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湖北自考网论坛-湖北自考论坛|湖北自考网|湖北最大自学考试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9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合同法的学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4 13:49: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第一章
合同也称契约。
大陆法学者基本上认为合同是一种合意或协议,而英美法学者大多认为合同是一种允诺。

合同概念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也就是说,合同是一种发生民法上效果的合意。
合同法律特征(简答)
第一, 合同是一种合意。
第二, 合同是发生法律上效果的双方民事行为。
第三, 合同是发生民法效果的民事行为。

合同的分类
一、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二、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三、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四、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五、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六、主合同与从合同
七、本约(本合同)与预约(预备合同)
八、为自已订立的合同与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

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的区分
有名合同,是指法律上已经确定了一定的名称及规则的合同。
无名合同,又称非典型合同,是指法律上尚未确定一定的名称与规则的合同。
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的区分的意义主要在于两者适用的的法律规则不同。
《合同法》第124条规定:“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法总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本法分则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的规定。”这就确定了无名合同所应适用的法律规则。

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区分的意义
双务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互负对待给付义务的合同。
单务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仅有一方负担给付义务的合同。
第一, 在是否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方面不同。双务合同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单务合同不适用。
第二, 在风险的负担上是不同的。双务合同中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其合同债务、享有的权利均消灭,一方不再负有合同义务,因此也无权要求对方履行,对方的债务也消灭;如果对方已履行,一方应将其所得依据不当得利返还给对方。单务合同中,一方因不可抗力而导致不能履行义务的,不会发生双务合同的风险负担问题。
第三, 因一方过错所致辞合同不履行的后果不同。双务合同中,如果非违约方已履行合同,可以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或承担其他违约责任;如果非违约方要求解除合同,则对于其已经履行的部分有权要求未履行给付义务的一方返还其取得的财产。但在单务合同中,因主要由一方承担义务,如他已经履行了部分义务,同时违反了合同的义务,则无权要求对方对待履行或返还财产。
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根据当事人是否可以从合同中获取某种利益,可以将合同分为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区分有如下意义:
1.可据此确定某些合同的性质。
2.在无偿合同中,单纯出让利益的一方原则上只应承担较低的注意义务,如无偿保管合同中,保管人只在故意和重大过失的情况下,才对保管物毁损、灭失承担责任。

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的区别
诺成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一旦经对方同意即能产生法律效果的合同,即“一诺即成”的合同。
实践合同,又称要物合同,是指除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致辞以外沿需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的合同。
诺成合同与的主要区别在于,二者成立与生效的时间是不同的。
诺成合同自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起合同即告成立,而实践合同则在当事人达成合意之后,还须由当事人交付标的物以后,合同才能成立。


预约
是指当事人之间约定将来订立一定合同的合同。将来应当订立的合同,称为本约

为自已订立的合同与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
为自已订立的合同
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法律特征表现如下:
第一, 第三人不是订约当事人,他不必在合同上签字,也不需要通过其代理人参与缔约。却可以依据合同享有接受债务人的履行和请求其履行的权利。
第二, 此种合同只能给第三者设定权利,而不得为其设定义务。
第三, 此种合同的订立,事先无须通知或征得第三人的同意。

合同的相对性
在大陆法中称为“债的相对性”,指合同主要在特定的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基于合同向与其有合同关系的另一方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而不能向与其无合同关系的第三人提出合同上的请求,也不能擅自为第三人设定合同上的义务。

合同的相对性主要包含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主体的相对性
合同关系只能发生在特定的主体之间,只有合同当事人一方能够向合同的另一方基于合同提出请求或提起诉讼。
2.内容的相对性
所谓内容的相对性是指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某个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并承担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合同上的权利。
3.责任的相对性
合同责任的相对性,是指合同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即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人不负违约责任,合同当事人也不对其承担违约责任。
违反合同的责任的相对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违约当事人应对因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违约后果承担责任,而不能将责任推卸给他人。
第二,在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债务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仍应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第三,债务人只能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能向国家或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因为只有债权人和债务人才是合同的当事人,其他人因不是合同的主体,所以债务人不应对其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2条,“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沙发
发表于 2005-12-4 13:50:03 |只看该作者
第二章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合同自由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合法原则、鼓励交易的原则
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合同自愿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一、当事人的合意具有法律的效力
二、当事人享有订立合同和确定合同内容等方面的自由。
1、 缔结合同的自由。
2、 选择相对人的自由。
3、 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
4、 变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
5、 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
6、 选择补救方式的自由。
7、 选择裁判的自由
合同自愿原则是合同法最基本的原则。
确立合同自愿原则是鼓励交易、发展市场经济所必需采取的法律措施。不仅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则,而且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充分尊重主体和自由和权利的新的法治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诚实守信,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滥用权利及规避法律或合同规定的义务。该原则在大陆法国家常被称为债法中的最高指导原则或“帝王规则”。
诚实信用原则的必要性


在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具体体现为:
1.合同订立阶段依循诚信原则。
附随义务:(1)忠实的义务
(2)诚实守信,不得欺诈他人,也不得基于恶意与他人谈判。
(3)
2.合同订立后至履行前应依循诚信原则。
3.合同的履行阶段:应依循诚信原则。
4.合同的解除方面:
5.在合同的终止方面:合同关系终止以后,应根据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承担某些必要的附随义务,如保密、忠实等义务。(根据一方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后合同义务,即保密、忠实义务,给另一方造成损害,应负损害赔偿责任。另一方可主张侵权损害赔偿的请求权。)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5-12-4 13:50:23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合同的成立 合同成立的要件合同的成立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订约主体存在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第二,订约当事人对主要条款达成合意。第三,合同的成立一般应经历要约和承诺阶段。第二节 要约一、要约的概念和要件要约又称发盘、出盘、发价或报价等。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所作的意思表示。要约的主要构成要件如下:第一,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第二,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其缔结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第三,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第四,要约必须送达受要约人。一、要约邀请(一)要约邀请的概念与其与要约的区别要约邀请又称为引诱要约,它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根据我国司法实践和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 1.根据当事人意愿来作出区分。 2.依法律规定作出区分。 3.根据订约提议的内容是否包含了合同的主要条款来确定该提议是要约邀请还是要约。 4.根据意思表示是针对特定人还是不特定人发出,可以作出区分。 5.根据交易的习惯即当事人历来的交易做法来区分。(二)几种典型的要约邀请行为 1.寄送的价目表 2.拍卖公告 3.招标公告 4.招股说明书 5.商业广告三、要约的法律效力又称要约的拘束力。一个要约如果符合一定的构成要件,就会对要约人和受要约人产生一定的效力。关于要约的法律效力,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要约开始生效的时间英美:发信主义大陆:到达 (二)要约的存续期间完全由要约人决定。如果没有明确规定该要约的存续期间,则:(1)口头要约的,须立即作出承诺,否则要约失效;(2)以书面形式的,应当是合理时间内。包括三项内容:要约到达受要约人的时间;作出承诺所必要的时间;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所必需的时间。(三)要约法律效力的内容首先,要约对要约人的拘束力。其次,要约对受要约人的拘束力。第三,要约的撤回和撤销。四、要约的失效一、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二、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三、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四、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第三节 承诺一、承诺的概念和要件所谓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 2.承诺必须规定的期限内达到要约人。 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但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 非实质性 变更的,该承诺有效,合同的内容以 承诺 的内容为准。但两种情况除外:⑴ 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⑵ 要约人在要约中明确表示,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 4.承诺必须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 5.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的要求。根据合同法第22条,承诺原则上应采取通知方式,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为承诺的除外。二、承诺生效合同法第25条: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合同法第26条: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合同法第28条: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合同法第27条: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三、承诺迟延和承诺撤回(一)承诺迟延所谓承诺迟延是指受要约人未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二)承诺撤回所谓承诺撤回,是指受要约人在发出承诺通知后,在承诺正式生效之前撤回其承诺。四、关于确认书和合同的实际成立(一)确认书及其性质确认书是承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是否作出承诺的要素。(二)合同的实际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合同成立。五、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一)合同成立的时间合同成立的时间是由承诺实际生效的时间决定的。 (二)合同成立的地点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承诺生效地就是合同成立地。第四节 缔约过失责任所谓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则应承担民事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缔约上的过失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第二,一方违背其依诚实信用原则所应负的义务。第三,造成了他人信赖利益的损失。缔约过失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假借订立合同,恶间进行磋商。二.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三。泄露或不正当地使用商业秘密。四.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1. 违返有效的要约邀请。 2. 要约人违返有效要约。 3. 合同无效和被撤销。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具体包括:第一,因信赖对方要约邀请和有效的要约而与对方联系、赴实地考察以及检查标的物等所支出的各种费用。第二,因信赖对方将要缔约,为缔约做各种准备工作所支出的各种合理费用。例如因信赖对方将要出售家具,而四处筹款借钱而为此支出的各种费用。第三,为谈判所支出的劳务,以及为支出上述各种费用所失去的利息。 第五章 合同的效力第一节 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一、合同生效的概念和内容所谓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拘束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法律效力。二、合同的成立与生效的区别 1.两者的概念和性质不同。所谓合同的成立,是指缔约当事人就合同的主要条款达成合意。合同的成立只是解决了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合意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已经成立的合同都 能产生法律拘束力。换言之,即使合同已经成立,如果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仍不能产生法律效力。由此可见,合同成立后并不是当然生效的,合同是否生效,主要取决于其是否符合国家的意志和社会公共利益。 2.两者的构成要件不同。 合同的不成立和合同的无效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两者的概念和构成要件不同。 2.从合同解释的方法的运用来看,由于合同的成立主要体现当事人的意志,因此在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条款规定有遗漏或不明确而当事人又不否认合同存在的情况下,应当允许法院通过合同解释方法,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确定合同的具体内容。 3.合同不成立是指当事人没有达成合意,常常在内容上并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合同即使未成立,但当事人已经作出履行,则可以认为当事人通过实际履行行为达成了合意。 4.在合同不成立的情况下,如果当事人未就合同是否成立的问题在法院或仲裁机构提起诉讼或请求,而自愿接受合同的拘束,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必主动审查合同是否已经成立。 5.从法律后果上看,合同的不成立和合同的无效产生的法律后果是不同的。第二节 合同的生效要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四、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第三节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合同一、附条件的合同所谓附条件的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特别规定一定的条件,以条件的是否成就来决定合同的效力发生或消灭的根据。在附条件的合同中,条件具有限制合同效力的作用,但合同中所附的条件,必须具备以下要求: 1.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过去的、已经发生的事实不能作为条件,否则是毫无意义的。 2.条件是不确定的事实,这就是说,条件在将来是否发生,当事人是不能肯定的。 3.条件是由当事人议定的而不是法定的。 4.条件必须合法。 5.条件不得与合同的主要内容相矛盾。合同中所附的条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效条件,也称为延缓条件,是指限制合同效力发生的条件;一类是解除条件,也称为消灭条件,是限制合同效力消灭的条件。二、附期限的合同所谓附期限合同,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来作为合同生效的发生或消灭的根据。期限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生效期限,又称为延缓期限或始期,它是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来时才发生。二是终止期限,也称为解除期限、终期,它是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来时消灭。第四节 效力待定的合同一、效力待定的合同的概念所谓效力待定的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因此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才能生效。效力待定的合同不同于其他合同的最大特点在于:此类合同须经权利人的承认才能生效。二、合同的主体不合格(一)无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合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订立合同,不能独立订立合同,否则,在法律上是无效的。但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纯获法律上的利益的合同,无需其法定代理人追认便可以生效。(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 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可以实施某些与其年龄、智力和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其他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在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后实施。但如是纯获利益的合同或与其年龄、智力、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如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法定代理人的事先同意,独立实施其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则要区分两种情况处理:(1)如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是单方民事行为,如抛弃财产,则行为当然无效;(2)如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是双方民事行为,如与他人订立合同,则与其发生关系的相对人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催告其法定代理人是否承认这些行为。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当然,单方行为不是合同,因而无权处分合同原则上为效力待定,当无疑问。三、表见代理以外的欠缺代理权而代理订立的合同。(一)无权代理的概念无权代理,是指无权代理的人代理他人从事民事行为,简言之,是指欠缺代理权的代理。无权代理主要有四种情况: 1.根本无权代理; 2.授权行为无效的代理; 3.超越代理权范围进行的代理; 4.代理权消灭以后的代理。无权代理的特点第一, 狭义无权代理是指表见代理以外的无权代理。第二, 狭义无权代理是代理人欠缺代理权,无权代理人根本未得到授权而进行代理,或超越代理权范围进行的代理以及在代理权消灭以后的代理。第三, 狭义无权代理人以本人名义与他人订立合同,是一种效力待定合同,而不是绝对无效的合同。(二)本人的追认权和否认权 本人是否作出追认,是本人所享有的权利。(三)相对人的撤回权和催告权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撤销权的行使必须具备的要件: 1. 必须在本人没有作出追认之前而撤销。 2. 撤销权只能由善意相对人行使,如果相对人在订约时主观上是恶意的即明知其无代理权,而仍与其订立合同,则表明相对人具有恶意,法律自无必要允许其享有撤回权。 3. 撤销的意思表示必须通知本人。(四)表见代理所谓表见代理,是指在无权代理的场合,如果善意相对人客观上有正当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而与其为法律行为,该法律行为的效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表见代理的成立,须具备的条件:(1)表见代理属于广义的无权代理,因此只能在代理人无代理权而从事代理行为的情形下发生。(2)相对人有合理的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3)相对人主观上是善意、无过失。(4)无权代理行为的发生与本人有关(五)代表行为不适用无权代理的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理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因此,代表行为不适用无权代理的规定。四、无权处分合同所谓无权处分行为,是指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并与相对人订立转让财产的合同。因无权处分而订立的合同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行为人实施了法律上的处分行为。第二,行为人没有法律上的处分权人而处分他人的财产。第三,因行为人处分财产的行为而使行为人与相对人订立了合同。第四,行为人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处分行为。 无权处分行为与无权代理的区别:无权处分行为不同于无权代理,虽然都有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但两者是有区别的,表现在:一方面,第五节 无效合同一、无效合同的概念和特征所谓无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它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在内容和形式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应确认为无效。无效合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无效合同的违法性。 2.对无效合同实行国家干预。 3.无效合同具有不得履行性。 4.无效合同自始无效。 二、无效合同的种类(一)欺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者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 欺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1.欺诈所谓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实施某种欺诈他人的行为,并使他人陷入错误而订立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如下:第一,欺诈方具有欺诈的故意。第二,欺诈方实施欺诈行为。第三,被欺诈的一方因欺诈而陷入错误。第四,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作出了意思表示。第五,欺诈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 2.胁迫所谓胁迫是以将来要发生的损害或以直接施加损害相威胁,使对方产生恐惧并因此而订立合同。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应符合以下几个要件:第一,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第二,胁迫者实施了胁迫行为。第三,受胁迫者因胁迫而订立了合同。第四,胁迫行为是非法的。第五,胁迫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者利益这种合同特点主要包括:第一,当事人出于恶意。第二,当事人之间互相串通。(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注意几点:第一, 必须违反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才能直接导致合同无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4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第二, 必须是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第三, 违反法律的强行性规范,既包括内容的违法,也包括形式的违法。 第六节 可撤销的合同一、可撤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可撤销合同,又称为可撤销、可变更合同,它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因意思表示不真实,法律允许撤销权人通过行使撤销权而使已经生效的合同归于无效。其法律特征表现在: 1.可撤销的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如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因重大误解而使其表示出来的意思与其真实意思不符。 2.可撤销的合同必须要由撤销权人主动行使撤销权,请求撤销合同。 3.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以前仍是有效的。 4.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人可以撤销或变更合同。可撤销合同的种类(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重大误解的构成要件是: 1.必须是表意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2.必须是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了重大误解,在法律上,一般的误解并不都能使合同撤销。 3.误解是由误解方自己的过失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受他人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 4.误解是误解的一方的非故意的行为。(二)显失公平的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是指一方在订立合同时因情况紧迫或缺乏经验而订立的明显对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第一.这种合同在订立时对双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第二,一方获得的利益超过了法律所允许的限度,如标的的价款显然大大超出了市场上同类物品的价格或同类劳务的报酬标准等。第三,受害的一方在订立合同时缺乏经验或情况紧迫。关于显失公平的客观要件,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客观要件。二是主观要件。又分为:第一,利用优势。第二,未履行订约过程所应尽的告知等义务。第三,利用对方没有经验或轻率。利用对方没有经验或轻率的限定受害人应当举证证明对方有利用行为,而不能仅证明自己在订约时无经验或轻率。为证明对方有利用行为,受害人可以证明对方明知自己无经验或轻率,而制造混乱的价格信息和标的物的信息或不适当地夸大标的物的销路,从而影响其作出正确的判断等事实。(三)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四)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利用他人的为难处境或者紧迫需要,强迫对方接受某种明显不公平的条件并作出违背真实意志的意思表示。乘人之危的合同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一方乘对方危难或急迫之际逼迫对方。第二,受害人出于危难或急迫而订立了合同。第三,不法行为人所取得的利益超出了法律允许的限度。撤销权的行使撤销权的行使不一定必须通过诉讼的方式。如果对撤销问题,双方发生争议,则必须提起诉讼或仲裁,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裁决。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期限为一年,从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开始计算。合同法第54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撤销权的消灭情况及原因《合同法》第5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放弃撤消权。原因: 第一:撤消权因撤消权行使期间的经过而消灭。超过法定期限,则可撤销合同成为有效合同。第二:撤消人放弃撤消权导致撤消权消灭。 第七节 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的后果合同被确认无效和被撤销以后,将溯及既往,自合同成立之日起就是无效的,而不是从确认合同无效之时起无效。一、返还财产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从返还财产的目的来看,返还财产旨在使财产关系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而不是使当事人处于合同被履行后的状态。第二,返还财产的对象仅限于原物及因原物所生产的慈息。第三,一方行使返还财产的请求权原则上不应当考虑对方是否具有过错的问题。第四,在当事人人一方故意违法的情况下,应采取单方返还的办法。二、赔偿损失合同无效后的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是:第一,损害事实的存在。第二,赔偿义务人具有过错。第三,过错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六章 合同的履行第一节 合同的履行概述合同的履行,是指债务人全面地、适当地完成其合同义务,债权人的合同债权得到完全的实现。第二节 合同履行的原则合同履行的原则,是当事人在履行合同债务时应遵循地基本准则。一、适当履行原则又称正确履行原则或全面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及其质量、数量,由适当的主体在适当的履行期限、履行地点以适当的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合同义务的履行原则。二、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不仅适当履行自己的合同债务,而且应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对方当事人协助其履行债务的履行原则。三、经济合理原则经济合理原则要求在履行合同时,讲求经济效益,付出最小的成本,取得最佳的合同利益。四、情事变更原则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因不可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不可预见的情事变更,致使合同的基础丧失或动摇,若继续维护合同原有效力则显失公平,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原则。情事变更的适用条件:(一)须有情事变更的事实。(二)情事变更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完毕之前。(三)须情事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即由不可抗力及其他意外事故引起的。(四)须情事变更是当事人所不可预见的。(五)须情事变更使履行原合同显失公平。情事变更原则的效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变更合同,使合同履行公平合理。(二)解除合同。 第十三章 提供服务的合同第一节一、承揽合同的概念和特征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第一, 承揽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为目的。第二, 承揽人完成工作的独立性。第三, 定作物的特定性。第四, 承揽合同为诺成合同。第五, 承揽合同为有偿合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地板
发表于 2005-12-9 11:22:23 |只看该作者
很全面,谢谢!有没有国际经济法或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5-12-31 20:17:03 |只看该作者
问到我心坎上了,我顶~~~[em01]
山登绝顶,我为峰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6#
发表于 2010-8-4 08:24:25 |只看该作者
谢谢您的劳协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自考论坛导航|湖北自考网论坛   

GMT+8, 2024-11-1 07:48 , Processed in 0.03225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湖北自考网论坛 X2

© 2001-2017 湖北自考论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