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湖北自考网论坛-湖北自考论坛|湖北自考网|湖北最大自学考试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大学语文本(含答案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2-15 09:18: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小说《苦恼》中车夫姚纳的真正苦恼在于( D )
A.儿子死了 B.年老多病 C.生意清淡 D.苦恼无处诉说
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一文的主要风格特点是( C )
A.浅显易懂 B.朴实自然 C.柔中寓刚 D.含蓄蕴藉
3.小说《嘱咐》中的故事发生在( C )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刚胜利,国民党反动派要来抢夺胜利果实之时
D.解放战争时期
4.鲁迅在他的杂文《灯下漫笔》中说:“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这里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B )
A.讽刺 B.暗示 C.反语 D.比喻
5.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对后唐庄宗李存勖盛衰成败历史事实的描述,采用的写法是( A )
A.欲抑先扬 B.欲扬先抑 C.铺垫 D.烘托
6.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用战争中不能以五十步笑百步来论证梁惠王与邻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国国">国国ersonName>君在治国上并无差别,这种论证方法是(B )
A.对比 B.类比 C.借代 D.暗示
7.《米龙老爹》中的故事发生在( A )
A.普法战争 B.英法战争 C.俄法战争 D.英德战争
8.陆游《关山月》一诗中贯穿全诗的景物是( A )
A.月夜 B.沙场 C.征人 D.秋风
9.韩愈在他的《答李翊书》中用“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为喻来说明( D )
A.为文立言要“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力” B.为文立言要“惟陈言之务去”
C.为文立言要“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D.为文立言要以思想修养为根本
10.《石崇与王恺争豪》写了石崇以铁如意击碎珊瑚树,这种描写方法是( B )
A.语言描写 B.细节描写 C.人物描写 D.环境描写
11.李斯的《谏逐客书》,从论证方法上看,文章说服力主要来自( C )
A.排比对偶联翩,气势充沛 B.紧扣秦王急于统一天下心理,切中要害
C.正反论证,利害并举,是非昭彰 D.论据充足,事实胜于雄辩
12.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主张的是( C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13.《背影》中,作者两次写自己当时太“聪明”了,来说明自己年少不懂事时,所采用的手法是( D )
A.对比 B.反讽 C.排比 D.侧面烘托
14.《赵威后问齐使》一文体现的赵威后的治国思想是( A )
A.以民为本 B.以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国">国ersonName>君为本 C.治国以礼 D.为政以德
15.《李将军列传》中说:李广死时,“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对刻画李广形象,这里用的表现手法是( B )
A.对比 B.侧面烘托 C.暗示 D.象征
16.《马伶传》先写马伶第二次技艺较量大胜,然后再写他取胜的原因,这种叙述方法是( A )
A.倒叙 B.顺叙 C.插叙 D.分叙
17.庄子《秋水》一文的主旨是( D )
A.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B.盛衰之理在于人事
C.为文立言要以道德修养为根本 D.在宇宙中,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18.《张中丞传后叙》中刻画南霁云的形象主要用( D )
A.议论 B.描写 C.肖像描写 D.细节描写
19.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 A )
A.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B.秦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C.秦王的治国方法与梁惠王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D.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赵威后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20.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是( C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D.轮台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东门送">东门送ersonName>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寡人之于国也》一文说理的主要特色有(CD )
A.大胆犀利 B.善用寓言
C.抑扬兼施 D.循循善诱
E.对比论证
22.《赵威后问齐使》一文所使用的事实论据主要有( ABDE )
A.钟离子 B.叶阳子
C.齐宣王 D.婴儿子
E.子仲
23.《氓》诗中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所用的艺术手法是( BC )
A.赋 B.比
C.兴 D.象征
E.借景抒情
24.《季氏将伐颛臾》所阐述孔子的政治主张有( AB )
A.治国以礼 B.为政以德
C.有教无类 D.克己复礼
E.兼并颛臾
25.在《红楼梦·宝玉挨打》一节中,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有( CD )
A.贾母 B.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王">王ersonName>夫人
C.贾宝玉 D.林黛玉
E.薛宝钗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即有急,奈何?
即:假如
27.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
颜色:脸色
28.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恁:如此
29.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踌蹰:思潮起伏
30.烟花三月下扬州。
烟花:春天的繁荣景象
3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
32.上下相孚,才德称位。
孚:信任
33.此矢所以志也。
志:作标记
3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
35.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但:只是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下面《答李翊书》中的一段话: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请回答:
A.这里的“气”和“言”指的是什么?作者认为二者有怎样的关系?“气”指文章的气魄、气势;“言”指文章的语言。作者认为前者对后者有决定性的作用。
B.从“气”与“言”的关系,可以看到怎样的修养途径。可以看到通过增强道德、学问的修养以提高为文水平的修养途径。
C.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类比论证方法
37.阅读《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话: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请回答:
A.划分这段话的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第一层从开头到“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写郭橐驼善于种树,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第二层从“他植者则不然”到“故不我若也”,写他植者不善种树,是因为违反了树木的天性。
B.郭橐驼种树的根本经验是什么?根本经验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C.这里用什么方法来突出郭橐驼种树技巧的高超?用郭橐驼与他植者种树的态度和方法的对比,突出郭橐驼种树技巧的高超
D.他植者违反树木天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态度马虎,二是“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3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姑娘跨进了门槛——一幅厚的门帘放下来掩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个回答。
请回答:
A.“姑娘跨进了门槛”象征着什么?象征着俄罗斯的年轻一代不怕牺牲,勇于献身,毅然地投身于革命。
B.“一位圣人”的赞叹象征着什么?象征着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赞颂。
C.“傻瓜”的咒骂象征着什么?象征着市侩主义者对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诬蔑。
D.这里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象征
39.阅读下面的一段话:
我的拙笔在这里向读者叙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请回答:
A.这里所说的两个“笨孩子”指的是谁?指的是小说的主人公德拉和杰姆
B.作者为什么说,“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因为他们赠送的礼物都是对方最心爱的东西。
C.从这里可以看出小说赞扬的是什么?主要是德拉和杰姆的善良心地和纯真爱情。
40.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的开头: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那一对常常做我们坐骑的背脊光滑的雄狮也不知逃进了哪座荒山。然而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我望着那同样的照壁,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请回答:
A.从这个开头可以看出全文的联翩思绪是由什么引发出来的? 全文的联翩思绪是由于看到了离别十八年的故居而引发出来的。
B.从这个开头可以看出文章中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是由什么引发出来的? 是由故居门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引发出来的。
C.“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这句话的寓意是什么? 寓意是:虽然经过了十八年的风风雨雨,但封建制度、封建家庭观念、封建道德礼教仍然没有大的变动。
五、作文(30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06-12-16 17:07:31 |只看该作者
顶~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自考论坛导航|湖北自考网论坛   

GMT+8, 2024-6-18 00:59 , Processed in 0.02721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湖北自考网论坛 X2

© 2001-2017 湖北自考论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