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湖北自考网论坛-湖北自考论坛|湖北自考网|湖北最大自学考试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3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邓论北大燕园问答题答案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1:02: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为什么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邓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的水平?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社会主义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处在特征层次上的,认为社会主义是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这来自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邓小平在高于社会主义特征层次上,即在目标层次上,突出生产力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错误概念。(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为发展和完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实现行式,最终是根据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根据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3、为什么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在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具体地说:(1)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我国生产力的现实是总体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层次比较多,客观上要求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2)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和就业压力大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3)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4、为什么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必然选择,因为:(1)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方面发挥作用。(2)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发展要实现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而市场经济是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必然形式。(3)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需要(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己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因此,社会主义不仅可以搞市场经济,而且应该搞市场经济。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哪两个联盟?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的联盟。这两个范围的联盟构成爱国统一战线的整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前一个范围的联盟是主体,主体巩固发展,坚强有力;后一个范围的联盟才能巩固、扩大,整个统一战线才能巩固发展,蓬勃兴旺。

6、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几个环节的有机统一体:(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能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

7、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改革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1)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改革是能过改革社会主义制度下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发展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有通过改革,逐渐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他各种体制,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无反顾中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第一,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立,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第二,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是把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修补。第三,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因此,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等方面来说,改革是又一场革命。(3)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同其他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也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逐渐完成的,是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

8、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1)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两大目标是互为条件的。(2)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条件的。如果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就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企业立即实现消灭剥削和同步富裕,搞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必然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带来共同贫穷。因此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始终避免两极分化。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极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6 11:17:33编辑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沙发
发表于 2007-11-26 11:03:05 |只看该作者

9、如何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一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五大系统地总结了多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实践,进一步阐明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1)要从着眼于搞好每个企业转向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集中力量抓好优势企业,对劣势企业进行淘汰。实现国有经济的结构优化,从整体上增强国有经济的支配力和影响力。(2)把国有企业改革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第一,改革,就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二,改组,就是结构高速国有企业改组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了大的放活小的。抓大就是抓好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体现国家经济实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采取有力的政策的措施,扶优扶弱,提高它们的素质和竞争能力。放小就是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开放活国有小企业,使国有小企业能灵活地适应市场。第三,改造,就是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第四,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对策,执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3)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4)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为重点的配套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城镇住房公积金,加快制度改革,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0、怎样理解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

精神文明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所谓重在建设,就是要把“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立为本,持之以恒,贵在落实,务求实效。(1)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它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就是要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落脚点,通过方方面面的建设性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2)精神文明建设生在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精神文明的发展要求“以立为本”,着眼于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重在建设的方针,第一,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第二,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鼓励研究我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问题,研究国外的情况和介绍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努力创造一种勇于探讨和创新的气氛;第三,在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坚持正面引导,以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发展多样性,用积极的、先进的、美好的东西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第四,对思想领域中出现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大批判”,不搞无谓的争论。(3)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社会主义法制体现人民的意志,也应该体现人民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4)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坚持,讲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提倡求真务实的作用。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功能有哪些?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条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第一,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实现市场机制功能的前提;第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条件;第三,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纽带。从我国当代市场体系发育的现状出发,培育和完善我国的市场体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培育市场主体;(2)培育要素市场(3)健全市场机制,建立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4)发展市场中介机构(5)建立市场秩序规则,加强市场管理。

12、邓小平关于国际形势的判断主要有哪些内容?

邓小平根据世界各种势力的实力对比消长与变化,根据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以及由此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对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判断。(1)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目前虽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等因素引发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但是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人心思和,大势所趋.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和平和发展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发展要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壮大,才能避免世界大战。(3)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和发展的主要障碍。冷战己经结束,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妨碍发展的主要根源。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并没有改变,还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4)世界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当前的世界局势发展,充分说明旧的格局己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但趋势是向着多极化发展。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有哪些?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一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我国将长期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基本依据。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第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解决矛盾、澄清疑惑、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思想武器,是我们理解、认识、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

1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着按劳动力价值、按资产收益以及按资本分配等多种分配形式。这些分配形式大多数可以归结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2)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将越来越重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要求。(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要通过市场来配置,一切生产要素的使用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有偿使用。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是为了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因为只有承认按生产要素有效、合理的流动,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7-11-26 11:03:15 |只看该作者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哪些基本特点?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以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外,把市场调节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16、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的思想及其实行这一政策的必然性。

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的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第二,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第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带动后富,不搞两极分化。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是有客观必然性的。

(1)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必然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4)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不平衡总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实现共同富裕,也不可能同步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同样有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第一,示范作用,第二,帮助作用,第三,带动作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又不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先富和共富是目标的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17、如何正确理解邓小平关于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

(1)地区性区间发展不平衡是我国长期历史遗留下来的现象,要消除这种现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消除着不平衡不能理解为各地区齐头并进地发展,更不是让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停顿下来,等待不发达地区赶上,以实现平衡。(2)邓小平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和条件,在1978年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1988年,他又说沿海地区利用有利条件,优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大局,内地在服从这个大局;发展到一定时候,沿海要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经济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也出现了差距,对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决定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帮助中西部地区地展,以缩小差距。

18、试论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的必要性。

(1)台湾自古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949年后台湾与祖大陆长期分离,是由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2)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个民族感情问题,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分裂是违背民族意志的。(3)美国等外国批华势力长期插手台湾问题,支持“台独”势力,阻挠中国统一大业,企图达到把台湾从中国领土上分离出去的险恶目的。因此,邓小平多次指出,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业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4)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统一问题,台湾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会改变,台湾人民没有任何损失。而且台湾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发展潜力有限;大陆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两岸统一后,利用广阔的大陆市场空间,台湾经济将得到更大发展。(5)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的趋势,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统一。中国人民有决心、有能力解决台湾问题,台湾分裂势力阻挠祖国和平统一的图谋必将遭到最终失败。

19、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创造性地探索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开辟了在落后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坚持实践标准对于我国深化改革有何现实意义?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坚持实践标准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束缚改革的旧的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深入实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探索,把改革推向前进。(4)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改革不断完善。

21、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1)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少数确实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2)要从农村经济现状和发展要求出发,继续完善所有制结构,在积极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的发展。(3)农民采用多种多样的股份各作制形式,兴办经济实体,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积极扶持,正确引导,逐步完善。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7-11-26 11:03:25 |只看该作者

22、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特征有哪些?

在市场经济中,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固有的竞争规律和优胜劣汰法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具体有如下特征:(1)企业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2)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目标是追求利润(3)企业必须进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企业力争以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4)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包括经营决策权、产品生产和销售权、人事权和利益分配权等。(5)企业是纳税单位。企业有向国家照章纳税的义务。

23、我国应如何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法制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要依法治国,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权力机关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是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最重要的基础,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把立法同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结合起来.要适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工作的需要,抓紧制定和完善经济方面的法律;要适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加强行政立法;还要继续完善其他方面的法律。按十五大要求,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只有公正司法,才能有效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治安和整个社会稳定。

24、简述市场经济的共性。

(1)经济关系市场化。所有经济活动主体都通过市场发生联系,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2)企业行为自主化。所有企业都具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所拥有的全部权利,从而自觉地面向市场,自主地开展市场经营活动。(3)宏观调控间接化。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和具体事务,而是通过财政、税收、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按既定的社会目标,调节、规范和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并弥补市场缺陷,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4)经营管理法制化。一切经济活动方式和关系都以法律形式来规范,所有经营活动都按照一套法规体系来进行。(5)保障制度社会化。市场竞争的规则要求对市场竞争的失败者(如破产、失业)和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都给予社会保障。

25、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有什么特点?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的特点是(1)在目标的层次上界定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断的五句话即是五个目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利益方面的目标,社会主义优越性归根到底体现在这两方面目标的实现上。马克思早在1877年,就概括了新的社会的两大目标: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前者是生产力目标,后者是价值目标。邓小平以社会主义的两大实现目标来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概括是相通的,是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精神的。(2)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这是过去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也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开辟了道路。突出生产力的首要基础地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从我国经济落后的国情来看,讲社会主义本质更要突出发展生产力。(3)突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4)从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本质也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邓小平用五个动词——“解放、发展、消灭、消除、达到”,在动态中描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26、试述邓小理理论的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邓小理理论的形成,首先是因为当代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战后逐步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深刻改变了当代经济社会生活中世界面貌。邓小理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势,要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强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墨守成规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这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2)邓小平理论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理论,因为它所坚持的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鲜明的中国特色。(3)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共十五大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体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27、试述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的我国21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2)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3)积极推进丁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5)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6)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7)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8)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28、“三步走”发展战略有什么特点?

“三步走”战略的特点是:(1)它是注重经济、社会会民协调发展的战略。三步走战略的目标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单项发展指标,而是多元化的目标,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共同进步(2)它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发展战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也是人民政府的宗旨,“三步走”战略纠正了过去制定中长期国家经济计划时只重视产值、产量、速度、忽视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偏差,而是着眼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特点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它既是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的战略。“三步走”战略是经过反复论证的,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同时,21世纪中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邓于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邓贫乏、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具有雄心壮志的宏伟目标。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1-26 11:03:59 |只看该作者

35、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行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目标能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其客观必然性是:第一,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客观上要求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以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避免和减少由于生产盲目的无政府状态而带来的损失。第二,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弱点和不足,即“市场失灵”,这需要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解决。第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首先,是公有制经济要法语。它要求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的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生产,并引导公有制经济的活动在总体上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其次,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是国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走出一条较为自觉的快速发展道路,必然要求国家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作用,这也是社会主义的优势所在;最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社会公平,只有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此外,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时期,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有其特殊的必要性。

36、试述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及科学回答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反复思考和强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码,归根到底,就在于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搞清这一问题,是为了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2)在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根据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的思考,邓小平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形成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科学回答,反映了人民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它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37、为什么大力发展农业?

农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第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表现在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农业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它为工业提供原料;为社会各行业提供劳动力;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大量的农用生产资料将为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累等等。第二,现实生活中,我国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本世纪末能否达到小康水平和社会的稳定。第三,我国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己经成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如果得不到加强,它将很难支撑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因此,要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为农业服务的思想,把农业放在全党工作的首位。

38、为什么说公司制比其他企业组织形式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大中型企业多数都采取公司制。公司制比其他企业组织形式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一方面,它能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使企业面向市场,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进行市场经营活动,参与市场竞争;使企业具有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使企业的行为规范化,按市场法规运行,从而成为市场经济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微观基础。另一方面,它能促使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对市场的价格信号作出灵敏、强烈的反映,积极而迅速地调节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把生产要素投向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地方,从而在客观上促使社会资源的配置趋向合理。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

39、简述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即四个一定要:(1)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时代发展要求。(2)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的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的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3)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的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4)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40、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要明确和把握的几个方面是什么?

(1)要把反腐败斗争置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之中,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大工作力度,努力遏制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2)要把反腐败斗争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位置,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并同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3)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反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蔓延的土壤,既要对己经出现的腐败现象,采取有力措施,一项一项地进行治理,又要深入研究滋生腐败的深层原因,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4)要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抓起,自觉接受监督,切实加强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健全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带领群众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

41、简述邓小理关于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构想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关于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构想的要点(“邓六条”)是:(1)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己成为国共两党共同语言。(2)不赞成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3)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4)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回到北京;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对大陆构成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5)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是台湾把大陆吃掉,所谓“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这不现实。(6)在不让外国插手的前提下,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1-26 11:04:20 |只看该作者

42、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在反帝反封建的共同政治要求基础上与各民主党派建立了合作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政治协商是这一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协商,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及各方面代表人士,就有关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进行各种形式的充分讨论,集中各方面提出的正确意见,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解决问题。(3)我国的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吸收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中的优秀人士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中国共产党在制定重大政策、作出重大人事安排时,都与各民主党派充分协商,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

43、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2)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的水平。(3)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民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的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的判断。(4)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第一次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44、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主体地位如何体现?怎样认识改革以来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具体来说,是由于:①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一致;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③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着生产和流通。它是国家进行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④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切实保证⑤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资料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更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3)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和调整所有制结构的过程中,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快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是消除过去那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的必然结果。公有制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它们对社会资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并没有根本变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为了进一步消除过去所有制结构中不合理的对生产力发展的羁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还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制的程序为标准,而是总要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的程度,是否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既然多种所有制经济有其存在和发展和客观必然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就要允许、鼓励和促进其发展。

45、为什么说世界发展的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标志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动、在分化、大改组的历史时期。(1)美、苏垄断一切的两极格局己经终结。旧格局己经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想建立一家独霸的单级格局力不从心。(2)欧洲和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份量大大增加。欧洲聪明的建立,加快了经济、政治一体化的进程,成为国际经济、政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俄罗斯现有的实力,决定它仍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日本正积极努力,争取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3)第三世界的崛起,必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容低估,中国正变成多极中的重要一极。世界局势这些急剧变化,表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国际形势总体己趋向缓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来发展经济是可以实现的。所以说,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迫切希望。

4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和最根本的推动力。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为进入共产主义创造物质条件(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只有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只有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的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4)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只能依靠发展生产力。

47、根据中共十六大报告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什么?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1-26 11:05:12 |只看该作者

48、简述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的紧迫性。

(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就必须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需要,也是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根本问题。(2)在新的世纪,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须看到:第一,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党的现状和党的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党的干部的知识水平、领导水平、执政和治国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一些地方和部门党不管党、治党不严、纪律松驰,组织焕散,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着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严重侵蚀着党员和干部队伍。第三,特别昌中国共产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

(3)在改革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矛盾。这一切都使得加强党的建设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

49、如何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只要:第一,着眼于增强综合国力,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对外开放格局;第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既开放国内市场,又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第三,以提高经济交益为中心,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加强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第四,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第五,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50、市场机制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1)市场机制是指市场运行中的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它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2)市场机制具有自发性、灵活性、事后性和微观性等特点。

51、经济增长主要有哪两种方式?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经济增长方式有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前者强调增长投入,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来实现经济增长;后者强调改善投入产出关系,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是:从片面追求社会生产总量的增长、突出产值增长速度,转变到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主要目的;从主要靠生产要素的扩张、增加人、财、物的投入,转变到以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综合生产要素生产率为主要手段,从铺新摊子、上新项目、扩大投资规模,转变到以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着重于更新、改造和挖潜为主要途径,从经济周期波动地增长转变到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是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集约型经济增长的经济运行机制;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形成有利于实现集约化增长的宏观调控机制。

52、如何正确理解“三个有利于”是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在生产力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集中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进步的最终标准。198710月,在十三大报告中,以“生产力”概括了对小平的这一思想。(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明确提出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标准:“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三个有利于”标准重点突出“有利于”,突出了以往被忽视的价值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4)“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最基本的是生产力标准,没有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不可能的。(5)“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问性资姓社,而是反对离开这三个标准去抽象谈论社会主义,迈不开改革的步伐。“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我们热电厂除姓资姓社的思想困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得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53、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既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十一届三中以来理论探索的积极成果。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论述和我们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纱刘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内容有:第一,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第二,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对立的。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第三,社会主义应该搞市场经济。这些理论为打破传统观念,解除思想束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我国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这种体制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它是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是能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者长处和优势的经济体制。1993年12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总是的决定》,全面系统一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入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新的历史阶段。

54、试述邓小平关于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思想的深刻内涵。

1)一切文明成果是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共同财富。各国人民在实践中都会有许多发明创造并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借鉴和总结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本国科技水平、文明程度,同时也丰富了整个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宝库。各国科学文化的发展,也都离不开借鉴别国的文明成果。纵观历史,所有落后国家跳跃性发展、迅速赶上和忠超过先进国家,都是同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科技、文化成果分不开的。

2)我国社会主建设时间还不长,在经济、科技等方面都比较落后,只有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以这些先进的文明成果作为发展的起点,才能迅速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科学技术、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生产管理知识等本身是没有阶级性,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当然 ,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55、我国为什么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总结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由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历史前提决定的。具体说,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是:(1)我国需要有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经,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以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我国需要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因此需要相当长的时期改变生产力的落后状况,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之中,现代化的含义和标准都在变化,我们需要更快的发展和更大的努力,更长的时间,才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56、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是互为条件的,首先,共同富裕的实现,信赖于生产力和的高度发达。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那么,无论用什么办法进行分配,都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企图立即实现消灭剥削和同步富裕,搞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必然使劳动者积极性受到挫伤,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带来共同贫穷。因此,发展生产力是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如果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搞两极分化,会导致各种矛盾的产生,生产力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发展生产力。

57、如何正确处理速度、比例与效益的关系?

速度、比例与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其中经济效益处于核心的地位。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互为条件,互为促进的,但也会产生矛盾。速度是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多了,比例协调才有意义,才能取得经济效益;比例是实现纱刘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重要条件;而经济效益是中心,没有经济效益的速度不但不会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还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当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经济效益,必须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要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增加效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上来。

58、邓小平关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思想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并根据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国际形势的新特点、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第一,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第二,真正的不结盟;第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维护和平。维护和平主要体现在:第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岐和争端;第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9、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这就要求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以保证。(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智力支持。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事业,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实现现代化。其次,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要看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种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的强弱。加强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社会环境动荡不安,现代化建设就无法进行。

60、为什么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党的十五大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作了新的定位,即“非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理论上是一个突破,在实践上也有重大意义。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并巩固其主体地位,是确保我国社会局势稳定的要求。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公有制还不能函盖一切领域。因此,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并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客观必然。(2)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和作用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它们己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1-26 11:05:28 |只看该作者

61、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贯穿着一条科学的思想路线,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邓小平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他率先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支持和领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了全面改革的展开和深入。从改革的起步到全面展开和逐步深化,邓小平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要从国情出发,要使人们的思想从不符合实践、不符合时代进步的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这就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因为对小平始终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我国的全部改革姥得以迈开大步,才能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创办经济特区、发展多种所有制等等,使改革不断取得成果。(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推动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为邓小理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认基础,成为邓小理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5)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全过程,也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内容之中,是这个理论的精髓。

62、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首先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因为:(1)人民民主专政也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2)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对绝大多数人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进行专政(3)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在过渡时期担负着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承担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这样的政权实质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但人民民主专政又具有中国特色:(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的对象看,过渡时期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联盟,工人阶级还同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这些阶级都享有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进入社会主义以后,民族资产阶级不存在了,大多数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被专政的对象只是极少数敌对分子。(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来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3)从概念表述看,人民民主专政符合我国国情,能够更确切的表示出我国政权的民主性质。

63、试述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1)对小平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是与马剋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坚持和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老祖宗不能丢,丢了丧失了根本,就会葬送社会主义。(2)邓小平一向反对从本本出发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首先,邓小平指出,时找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有一个大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者开拓新的视野,发展新的观念,进入新的境界。其次,在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新课题。要建设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

(3)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一项伟大的创造性工程。它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真研究中国的现状,一切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它要求认真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在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

64、为什么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1)第三产业的兴旺和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2)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制;第二,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素质和综合国力;第三,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第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

65、为什么说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66、如何处理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指在坚持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基础上,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和资金来发展民族经济。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因为:第一,我国是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独立权利;第二,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第三,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第四,取得外援要付出代价,放弃自力更生,就会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利。(2)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要发展,必须对外开放。(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相辅相成,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我们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67、价格体系在市场体系和国民经济中有什么作用?

价格体系在市场体系和国民经济中有以下作用:(1)直接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价格不会增加或叛减少国民收入,但会改变国民收入在各个社会集团、各阶层和个人之间的分配。(2)是调节供求的有效手段。价格对某种商品有利,可以增加该种商品的生产和市场供给,反之,会导致生产减少,供给减少。(3)是竞争的有力工作。价格是竞争的重要内容,生产者可以采取适当的价格策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

68、简述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3)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4)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5)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6)推进司法体制改革(7)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8)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9)维护社会稳定,通过上述九项任务的完成,实现我国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69、如何规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

1)依法保护合法收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获得的一切收入。(2)取缔非法收入。对以非法手段争取利益的,必须坚决取缔,并依法严加惩处。(3)整顿不合理收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理收入的因素。(4)调节过高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的手段主是要税收,目前主要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并准备开片遗产税等得税种。此外,还要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得以满足。

70、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己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在现代物质生产力这个复杂的体系中,科学技术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比如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进行有机结合,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和重要范畴。(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仅指发展生产力的途径是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早在1988年,他就指出下个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

71、为什么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如何抓住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2)紧紧抓信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72、为什么中国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和多党制?

(1)“三权分立”是体现资产阶级国家本质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原则。所谓“三权分立”就是把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法院和政府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这种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各个利益集团和派别之间的利益矛盾,有利于维持资产阶民主制度和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它造成的民主假象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但这种制度经常导致国家的相当一部分力量在相互牵制中抵消,常常出现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三权分立”不能适应我国国体的要求。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可以统一行使自己的管理国家的权力,我国必须实行“议行合一”的民主集中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和重要内容,但不能也不需要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2)西方多党制是资产阶级内部存在不同利益集团的反映,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治。它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巧妙工具,实际上只有资产阶级或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才可能执政,其他的政党不过是陪衬,代表广大劳动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根本不可能获得平等竞争掌握政权的条件和机会。我国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又不同于一党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点。这种制度在实践上是行之有效的。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要进一步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而不能照搬丁方的多党制。鼓吹在中国实行多党制,其本质就是企图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7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实现有哪些特点?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2)等量劳动领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贡献,而且还取决于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3)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而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4)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按劳分配最终实现还要受商品价格和商品供应量的影响。

74、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中迫切需要:(1)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甘共苦展的需要。(2)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国有经济的需要。(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4)减轻国家和企业的负担,缓解建设资金不足,调整消费结构的需要。(5)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以及社会互助。社区服务和个人储蓄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1-26 11:05:51 |只看该作者

75、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有哪些基本形式?

1)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我国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交换关系,包括进口和出口两方面,进口和出口都包括商品、资金、技术、劳务、信息等方面。它的作用主要有:第一,协调再生产比例关系,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第二,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第三,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国内就业机会。第四,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第五,活跃和丰富国内市场,改善人民生活。(2)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先进技术是指通过技术贸易和国际技术交流活动,从国外引进技术,以迅速提高本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素质,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包括:购买专利权、进口技术设备,聘请专家等。(3)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国外资金。(4)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5)国际旅游业。

76、为什么必须进行政治体系改革?政治体系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进行政治体系改革的原因是:(1)我国政治体制本身存在弊端。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存在着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这些弊端不利于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利于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2)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原有的政治体制与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现代化的实现。(3)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民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77、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提倡的一种高尚道德。进入社会主义以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和集中体现。(2)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我国具有充分的社会条件。社会主义国家从经济和政治上,为在全体人民中更加普遍地提倡和推广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为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3)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来规范和调节市场活动时,也要用道德手段来规范和调节人们的经济行为,保障和促进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健康发展(4)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可以更好地实现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有机结合。

78、简述邓小平关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含义。

对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实际上包含三层含义:(1)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2)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3)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带动“后富”,不搞两极分化。

79、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抓住机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工作的大局和必须遵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2)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所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社会稳定。(3)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大力加强和改进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及时妥善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止矛盾激化;二是要始终警惕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三是要严厉打击破款社会秩序、市场秩序和危害社会安定的各种犯罪活动,加强社会综合治安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8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和主要措施是什么?

科教兴国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指坚持教育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路。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放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快科技进步。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学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第一,要提高社会的科技意识,加大对科技事业的的投入,为科技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第二,要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第三,从国家长远需要出发,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第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鼓励创新、竞争和合作。

2)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我国,教育是基础的根本意义在于,它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事业,居于经济建设的首要战略位置。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盛衰、民族强弱和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必须努力建造宏大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队伍,在努力提高现有科学技术队伍的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的同时,大力培养新的科学技术人才。还要为广大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解决好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81、试述“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而提出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肯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主要是: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可以长期并存;社会主义国家既可以作为国家的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允许和保护一定地区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二,赋予“和平共处”以新的涵义,把和平共处思想和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

(2)“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主要是:第一,它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它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二,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

8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靠实事求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打破思想僵化,才能实现现代化。(2)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实事求是,如果解放思想离开了实事求是的轨道,就可能出现“左”或右的错误倾向。(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不能割裂和对立起来,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结合,成为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8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义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民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84、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邓小平在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命题,这一论断科学地指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它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全体人民能否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管理国家事务,行使公民权利,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要求(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这一目标。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内容,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政治民主化是其重要内容。(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确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和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所创造的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85、“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对小平还指出,两种制度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是有主有次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国两制”的前提。(3)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台、港、澳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除在外交和国际方面服从中央政府外,拥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中国政府不征税;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利益,以及外国人和侨胞在此地的私人投资等,均予以法律保护;对小平多次谈到,对台湾、香港、澳的政策50年不变,50年之后也不会变,50年只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承诺50年不变不只是为了安定人心,而是考虑到这几个地区的繁荣和稳定同中国的发展战略有密切的关联。

86、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1)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武汉装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邓小平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能够转变为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巨大动力,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前进。(2)中国共产党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确立了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根据这些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党在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制定了一整套正确的方针、政策。(3)中国共产党有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惟一宗旨的。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反映了人民的意愿,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因而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自觉贡献聪明才智。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根本力量源泉。(4)中国共产党有一支总体上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部队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出发,确立了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他们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1-26 11:06:37 |只看该作者

87、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主要起着三方面的政治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4)所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或否定任何一项,否则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受到严重损害,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必将重演中国近代那种四分五裂、备受欺凌与屈辱的历史。

88、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科学命题?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命题,这个命题贯穿在骊小平的全部理论之中。(1)“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邓小平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在和平与发展的问题上,邓小平认为和平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实碛和平的出路,“越发展和平的力量越大”,因此,发展问题是核心。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越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越大,对世界的和平和稳定的贡献就越大。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带时代性和国际性的命题(2)只有发展了,人民才能拥护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主义才能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人民才能从心里拥护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3)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中国所面临的所有问题。中国要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结晶,对外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对内要尽快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要实现国家统一。这些问题,都依赖于中国的发展。(4)中国要善于把握时机,加快发展。中国过去丧失了发展的机会,一直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状态,现在要加快发展。

89、如何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效率主要是指经济效率,即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讲,效率表现为资源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有效配置;从微观经济运行角度看,效率表现为各经济主体生产经营效能的充分发挥。公平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包含着自由、公正和平等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仅就与效率的关系而言,公平可以理解为平等,这里的平等表现为机会的平等和收入的平等。

效率与公平存在着矛盾,但又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都应追求的两大社会目标,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提供了可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则。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合理拉开个人收入的差距,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体现的是效率优先。效率优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效率和公平始终是社会主义追求的共同的基本目标.公平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效率的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兼顾公平首先是力求起点平等的公平,为个人创造平等的竞争条件,给人们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依据市场效率原则进行初次分配,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以促进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尽可能多地增加生产总量。其次是通过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使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改善,以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平等。总之,我们要在提倡效率优先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两极分化。

90、联系我国实际,谈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保障;另一方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因为,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和社会主义利观,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自考论坛导航|湖北自考网论坛   

GMT+8, 2024-11-15 20:31 , Processed in 0.03988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湖北自考网论坛 X2

© 2001-2017 湖北自考论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