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种能力,所以它要讲技巧。好的学习方法,它会事半功倍,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我找了一些别人的学习方法的经验之谈,其中有不乏可以借鉴的.
参考书使用三法 |
|
发布时间:2002-11-26 |
|
把教科书丢在一边,专看参考书不行,但走向另一极端,光看教科书,一本参考书也不看也不行。那么,这几本书应该以怎样的方法来读呢?是仅仅读一本,或以一本为主,或几本同时读?考上武汉大学生物系研究生的明道来同学,在总结自己中、大学阶段的学习经验时,为我们介绍了下面三种方法: 一、平行法:主要适用于课程学习的开始阶段,即与老师讲课的内容相平行,同时阅读各本书中与此内容有关的所有章节。课程学习一开始,采用这种方法便于比较,以便确定应精读哪几本,泛读哪几本,浏览、参考哪几本;并从中了解不同学派,为进一步采用后面两种方法打下基础。此外,在这种平行阅读中,通过对比分析,还能使我们的认识迅速加深、加宽;同时,由于各自论述的角度、方法不同,再加上短时期内多次接触同一问题,便于巩固记忆所以,平行法成为课程学习中期、后期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图解如图一(设有A、B、C、D四本书) 二、逆向法:这种方法仅局限于课程学习的中期。即对该学科有一定的知识和了解之后,不再按顺序读,而跳跃到所学章节之前的内容反向阅读。这样就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因果关系、逻辑推理等把跳跃过去的内容尽量想象构思出来。然后再在反向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推测、想象逐一加以检验,从而收到理解深刻、终身难忘的效果。 具体做法图解如图二(假如有A、B、C、D四本书,A为课本):假如老师正在讲内容5,这时我们则可从课本内容8读起,逆向读到内容5;再从B书的内容8反向阅读,或许在我们读到B书内容6时,老师也刚好讲到内容6,那么我们就再转去读C书内容8。这样就有B、C书的内容5和D书的内容5、6被删掉了。 当老师讲到内容8我们无书可读时,再采用下面的织网法阅读这些章节,起到循环学习、强化记忆的效果。 三、织网法:主要用于课程学习的中期和后期。对各部分内容起复习整理的作用。主要是把几本书的各章节交叉阅读,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和各部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把各书所有章节的内容在自己大脑中组合成为网状,随着学习的进展,这张网逐步扩大、加密,能使我们找到各书各章节的内容在该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地位,找到课程的难点、重点,从而有系统、有重点地加以记忆。同时,这种方法涉及到以前学过的章节,起了复习作用。 具体做法图解如图三(说明同前图):从A书内容8到D书内容5是一条主线,是我们最初阅读,并需要详细阅读的路线。当我们读到A书内容8时,尽量回忆唤起A书内容5、6、7、8之间的横向联系和A、B、C、D四本书内容8之间的纵向联系,这样就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知识体系的“基网”。在阅读B书内容7时,也同样去追忆这种纵横联系,便又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网,然后加入到“基网”之中。沿着这条路线读到D书内容5,那么这四本书的知识之网便完整地形成了。然后再迅速阅读……所指各章节,并浏览、翻阅……所指各章节,这张网便编得牢不可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