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直接管制:指政府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对国际经济交易进行行政干预,以求国际收支平衡。
2。外汇风险:指一个组织经济实体或个人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其价值的上涨或下降的可能。
3。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交易:指以约定的股票价格指数的期货合约为交易对象的期货交易。
4。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其货币汇率和作为备用的国际支付手段的各种形式资产的总称。
5。外汇市场:指由经营外汇业务的银行,各种金融机构以及个人进行外汇买卖和调剂外汇余缺的交易场所。
6。保付代理:指出口商以商业信用形式出售商品,在货物装船后,立即将发票、汇票,提单等有关单据,卖断给承购应收账款的财务公司或专门组织,收进全部或一部分货款,从而取得资金融通的业务。
7。短期资本流动:指使用期限为一年或一年以内的金融资产在国家之前的流动。
8。钉住政策:一国货币按固定比价同某一与其经济联系密切国家的货币或综合货币相联系,并通过这个比价换算该国货币与其他外币之间的汇率。
9。货币期货:在有形的交易市场,通过结算所的下属成员清算公司或经纪人,根据成交单位交割时间标准化原则,按固定价格购买与出卖远期外汇的一种交易。
9。套汇:指违反外汇管理的规定通过第二者或第三者采取各种方式用人民币或物资,非法换取外汇或外汇权益,攫取国家应收的外汇的行为。
10。直接标价法:用1或1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法。
11。银团贷款:由数家甚至数十家银行联合提供贷款的联合贷放形式。
12。单独浮动:指一国货币不同任何外国货币有固定比价关系,其汇率只根据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和政府干预程度自行浮动。
13。票据信贷:进口商凭银行提交的单据承兑出口商的汇票,或是出口商将单据直接寄交进口商,后者于一定期间内支付出口商的汇票。
14。欧式期权:指期权的买方只能在期权到期日当天的纽约上午9:30以前向对方宣布,决定执行或不执行购买或出卖期权合约的期权。
15。外汇留成制:即凡创汇单位,国家给予他们一定的使用外汇的权利,按规定的使用方向,用于从国外进口。
16。本币高估: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其汇率政策目标,超过本币的实际价价值或国内与国外通货膨胀差异的幅度而人为地提高本币的对外汇率。
17。意愿结汇:指外商投资企业在保留外汇帐户的同时,也参加结汇制与售汇制。
18。衍生金融工具:指在原形金融资产交易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各种金融合约。
19。远期合同法:是具有外汇债权或债务的公司与银行签订出卖或购买远期外汇的合同以消除外汇风险。
20。外汇倾销: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一国政府利用汇率上涨与物价上涨的不一致,有意提高外币的行市,使其上涨的幅度快于并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幅度,以便以低于世界市场的价格输出商品,削弱竞争对手,争夺销售市场。
21。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对居民和非居民的外汇获取、持有、使用和国际支付或转移中使用本币或外币所采取的管理措施与政策规定。
22。打包放款:银行对出口商在接受国外订货到货物装运前这段时间所需流动资金的一种贷款。
23。国际资本流动: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
24。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将其一定时期内(1季或一年)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内容和范围,按照经济分析时需要设置帐户或项目编制出来的统计报表。
25。国际储备水平:一国在某一时点上持有国际储备额同一些经济指标的对比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