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下列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有( )。
A、购买固定资产 B、管理人员差旅费
C、流动资金借款利息 D、购买国库券
E、摊销待摊费用
(BD)
43、下列做法中,考虑了谨慎性原则的是( )。
A、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 B、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C、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折旧法 D、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
E、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ADE)
四、主要问题:
1.会计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说“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是适应管理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就十分关心生产的耗费和生产的成果,当人们开始采用一定的方法记录生产消耗和生产成果时,人类的会计行为就由此产生了。
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了,生产的产品增多了,生产技术的发展使生产过程也复杂了;同时,生产者或生产单位之间扩大了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这时人们对生产的消耗和生产成果的记录,就由专门的人员通过专门的方法来进行。于是会计就由原来的生产过程的附带工作发展成为一种进行生产管理所必需的专门工作。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会计理论与方法也不断地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是因为:
① 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社会化程度提高,各经济单位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他们各自的经济活动成为社会再生产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客观上要求对生产的消耗与成果、分配和流通、消费和积累进行精确的计算。
②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各经济单位为使自己进行的经济活动能适应价值规律的要求,以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也必将更加重视会计工作。
③ 实行经济核算,贯彻经济责任制,提高经济效益,离不开会计核算与控制。
2.试述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关系。
会计对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各个会计对象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在数量上存在着一种平衡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由于利润实际上也属于所有者权益,所以可将上述两个公式合并如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3、会计核算的内容及核算要求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会计对象要素,具体表现为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经济业务。它包括:(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5)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会计核算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4、会计监督的内容
会计监督是依据监督标准,对企业、事业等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的指导、控制和检查。其内容包括:(1)监督经济业务的真实性;(2)监督财务收支的合法性;(3)监督公共财产的合法性。
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日常监督和事后监督。
5、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内容
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主要的方法有:(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4)登记会计账簿;(5)资产计算;(6)负债计算;(7)资本金计算;(8)成本计算;(9)利润计算;(10)财产清查;(11)编制会计报表。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开始环节,登记账簿是中间环节,编制会计报表是终结环节。
6、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既是一项会计制度,又是会计方法体系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对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有着重要意义。(1)会计科目是反映资金运动的方法;(2)会计科目是组织会计核算的依据;(3)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管理的手段;(4)会计科目是加强国民经济核算的工具。
7、设置账户的作用
在会计账簿中设置的账户,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作用:(1)通过账户核算经济业务;(2)在账户中储存会计信息;(3)根据账户记录提供会计信息。
8、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会计科目与账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在于:会计科目的内容、分类和方法,决定了账户的内容、分类和方法,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因此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内容相同、分类相同、方法相同。
(2)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在于:核算范围不完全相同;提供资料不完全相同;作用不完全相同;制定的权限不同。
9、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根据资金运动基本特征建立的复式记账法,其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设置会计科目;(2)确定记账符号;(3)制定记账规则;(4)规定平衡公式。
10、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
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1)以“借”、“贷”为记账符号。(2)资金占用类(包括资产类、成本类和损益支出类)账户的结构是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期末为借方余额;资金来源类(包括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损益收入类)账户的结构是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期末为贷方余额。(3)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4)根据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检查各类账户的记录是否正确,具体有发生额平衡方式和余额平衡方式两种。
11、会计凭证的作用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填置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推行经济责任制;(3)监督经济业务,保护财产完整和合理使用。
12、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受证单位的名称;(3)填制凭证的日期;(4)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5)经济业务的金额(或数量与金额);(6)凭证应具备的签字或盖章;(7)凭证的编号;(8)凭证的联次说明;(9)凭证的附件。
13、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2)舍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14、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及其填制要求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4)经济业务所涉及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5)经济业务的金额;(6)凭证的类别和编号;(7)过账的标记;(8)所附原始凭证或其他资料的张数;(9)凭证应具备的签字与盖章。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是:依据正确;内容完整;书写清楚;填制及时。
15、记账凭证的审核内容
记账凭证的审核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填制依据是否真实;(2)填制项目是否齐全;(3)使用会计科目是否正确;(4)金额计算是否正确;(5)书写是否清楚。
16、会计账簿的作用
会计账簿在会计核算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会计核算的中间环节。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对于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与监督经济业务,整理、积累、贮存会计信息,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1)为经营管理提供全面、系统的会计信息;(2)加强岗位责任;(3)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4)为编制会计报表和进行会计检查提供依据。
17、账簿登记的要求
账簿登记的要求是:(1)要依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的各有关栏次内容登记会计账簿;(2)登记账簿要使用规定的笔和墨水;(3)记账的文字和数码要清楚、规范;(4)记账要按页次和行次顺序连续使用账页;(5)要办理账页间的转页手续;(6)要保持账面整洁;(7)要保证账页完整。
18、账簿平行登记的概念、意义及其要求和检查方法
账簿平行登记是根据会计凭证,将一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入有关总账,有要记入与总账相应的其他账簿。通过平行登记,使总账与其他账簿的记录保持一致,并相互核对,借以保证账簿记录的正确。如果平行登记的结果不一致,也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以利有针对性地查找和更正。
平行登记必须遵守下列要求:(1)平行登记的金额必须相等;(2)平行登记的方向必须相同;(3)平行登记的原始依据必须一致。
检查账簿平行登记的结果是否正确,可以从平行登记的账簿记录的发生额和余额两方面来验证,即总账发生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发生额合计相等;总账余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余额合计相等。具体而言,总账借方发生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借方发生额合计相等;总账贷方发生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贷方发生额合计相等;总账期初余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期初余额合计相等;总账期末余额应同其所属其他账簿的期末余额合计相等。
19、期末账项调整的含义及其内容
期末账项调整是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全面登记本会计期间应取得的各项收入和应负担的各项支出,使当期收入和费用相互配比,以真实反映当期的财务成果。
期末账项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收入的账项调整、费用成本的账项调整、存货成本账项调整和成本的结转等。
20、记账错误的更正方法
记账错误的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更正法和转账更正法四种。
(1)划线更正法。也称红线更正法,是采用划线方式注销原有记录,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正确,而账簿记录出现文字或数字错误的情况。
(2)红字更正法。是采用红字方式冲销或冲减账簿原有记录,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出现所写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错误,从而导致账簿记录出现同样错误的情况。
(3)补充更正法。是采用增记金额方式补充原有记录,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出现所写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错误,从而导致账簿记录出现同样错误的情况。
(4)转账更正法。是采用编制转账会计分录的方式,从而更正账簿记录错误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所列账户对照关系有一方是错误的,从而导致账簿记录出现同样错误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