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湖北自考网论坛-湖北自考论坛|湖北自考网|湖北最大自学考试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6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思想概论》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21:18: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提出及其涵义

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而创立的。它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际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刘少奇在中共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十二大党章等,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毛泽东思想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不是他在某一时间某一条件下对某一问题所说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两个观点,更不是他晚年个人的错误思想,这个思想体系也不是他一个人创立的,他只是这个思想体系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一段酝酿过程。张如心在《论布尔什维克的教育家》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这一提法,但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是在王稼祥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



课堂提问:
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吗?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辅导(2)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毛泽东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
1)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2)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3)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5) 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三个鲜明特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它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课堂提问:
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辅导(3)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它的形成是有过程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开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和曲折发展。

开始萌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中期。

走向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其间经过多方面开展。

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曲折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课堂提问:
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学习辅导(4)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所谓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就是指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之一。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的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对党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

独立自主:是正确处理本国革命事业和国际革命事业、本国革命力量和革命政党同国际革命力量及组织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原则。独立自主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共同构成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

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具有科学性、独创性、完整性等特点。



课堂提问:
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学习辅导(5)


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明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产生的三位站在历史前列的伟大人物之一。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合起来,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杰出代表,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是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课堂提问:
20世纪中国产生的三位站在历史前列的伟大人物是谁?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学习辅导(6)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首先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其次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区别开来;第三,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课堂提问:
怎样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我的小店,欢迎大家常来看看 湖北自考书店http://shop36787506.taobao.com/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08-5-9 21:19:03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学习辅导(1)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造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也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2)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3)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4)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5)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6)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近代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课堂提问:
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学习辅导(2)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旧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创造了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其次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再就是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课堂提问: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学习辅导(3)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因为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封建势力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并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只有官僚资产阶级才是革命的对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在中国做“领导”,这是他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所注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中国的无产阶级手中,这并不是因为它天生就是领导,而是因为中国革命客观上需要一个更有能力的阶级来领导,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一样,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具有组织性、纪律性强等特点。同时,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极强;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具有天然的联系,其领导的革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集中在大城市,容易发挥整个阶级力量。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必然使它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无产阶级必须坚持自己的领导权,因为这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而要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就必须: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课堂提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有哪些?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学习辅导(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以外的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都属于小资产阶级,他们是劳动者,受三座大山的压迫,也是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它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是革命的力量之一。但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已不是一般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就新在它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而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它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前途是不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课堂提问:
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党内曾经流行过哪两种错误倾向?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学习辅导(5)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它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化。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它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①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②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

其中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官僚资本既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又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过渡性经济,有五种成分,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方针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既不同于国民党鼓吹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课堂提问: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是什么?

我的小店,欢迎大家常来看看 湖北自考书店http://shop36787506.taobao.com/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板凳
发表于 2008-5-9 21:19:42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学习辅导(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与武装斗争

在帝国主义时代,面对强大的凶恶的敌人,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要战胜武装到牙齿资产阶级和地主必须用枪杆子。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他的主要精力是放在组织工会,发动工人罢工和开展民众运动上。到了国民革命时期,才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

但是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尤其是放弃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使革命受到严重挫折。血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武装斗争有了深刻的认识。

“八七会议”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党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地区起义,为创建人民军队和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在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两件大事中,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完全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在革命中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但并不是说可以放弃其他的斗争形式。围绕着武装斗争,开展其他形式的斗争,是非常必要的。没有其他斗争形式的配合,武装斗争就不能取得胜利。



课堂提问:
阐述中国共产党对武装斗争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过程。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学习辅导(2)


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基本特点和历史经验

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基本特点和历史经验有两个:

其一,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是客观条件所决定的,首先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只能长期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其次面队庞大的反革命武装,中国革命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再次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帝国主义和国内各军阀、国内各反动统治集团之间存在矛盾,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些决定了中国革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武装斗争实际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因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中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游击战争,农村是中国革命向走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



课堂提问:
为什么说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学习辅导(3)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

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放弃进攻城市,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的新起点。

创建革命根据地很艰苦,面对有些人的怀疑,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箸作,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良好的群众基础;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在回答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毛泽东则是创造这一理论的杰出代表。毛泽东撰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标志着这一理论的基本形成;毛泽东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级》、《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标志着这一理论发展成为完备的理论形态,成为全党的共识。



课堂提问:
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学习辅导(4)


农民问题与土地革命

以乡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就必须重视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只有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中国革命才能获得最广大的同盟军。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也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阐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土地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多次变动,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到1948年4月毛泽东晋绥干部会议的讲话中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工作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课堂提问:
分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分配方法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学习辅导(5)


人民军队的建设

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的原则。人民军队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必须服从无产阶级意志,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必须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才能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不仅要担负打仗的任务,还要担负做群众工作和开展生产建设的任务。

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政治工作,政治建军是无产阶级治军的根本,是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主要标志。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

在军队中,必须实行政治民主、军事民主、经济民主;必须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才能调动全体指战员的积极性。



课堂提问:
问题1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学习辅导(6)


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

开展人民战争,必须有正确的战略和战术。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革命者在战略上、在全体上要藐视敌人;同时在战术上、在策略上要重视敌人。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著作中,创造性地阐明了战略防御的理论。战略防御应当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即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

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重要原则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它是人民军队是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是我军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

战略进攻是消灭敌人和夺取或收复领土的主要手段。战略决战是敌我双方使用主力进行决定战争胜负的作战,它是战争中最激烈、最复杂、最变化多端的作战行动。毛泽东的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思想,指导并保证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



课堂提问:
问题1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四章辅导(1)


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并尖锐对立,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无产阶级人数少,力量比较薄弱。地主大资产阶级虽然人数也不多,但它毕竟掌握着全国性政权,有国际帝国主义的支持,异常强大。所以无产阶级单靠自己的力量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农民、小资产阶级,处理好民族资产阶级等中间阶级的关系,并在一定的形式下同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在中国革命中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复杂。在内部,既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又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还有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的矛盾;在外部,既有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帝国主义之间瓜分中国的矛盾。同时,各个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争夺和矛盾,又造成中国统治阶级的四分五裂,呈现出各种政治派别的矛盾。这种极端复杂的社会政治局面,在客观上提供了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广大工农群众深受压迫,工农、小资产阶级有强烈的革命要求,他们是统一战线的主要力量;民族资产阶级是中间派,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大资产阶级历来是革命的对象,但是由于他们的各个集团是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背景的,在各个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的时候,在革命的锋芒对着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大资产阶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到革命中,成为统一战线的暂时同盟者。



课堂提问:
问题1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四章学习辅导(2)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初步提出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大会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大会还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两党合作的原则,并选举产生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领导机构。这样,国民党改组为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四个革命阶级的政治联盟。改组以后的国民党本身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革命权组织,主要目标是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其特点是: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纳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1935年12月瓦窑堡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决议和毛泽东在会后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在这一政策前提下,中国共产党先后把“工农共和国”口号变为“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把“抗日反蒋”变为“逼蒋抗日”。

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标志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建立起的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基本的政治条件。



课堂提问:
问题1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四章辅导(3)


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

1.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政策就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革命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规范和限度。策略就是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制定的相应的行动方针、斗争方式和手段。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因为:革命政党和革命群众的实践,总是同一定的政策相联系着的;政策和策略是贯彻党的路线和完成党的战略任务的保证;政策和策略是统一全党意志,保持革命队伍步调一致的基础。

2.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员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另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主要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十分重要。正确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加强统一战线,必须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之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确发展两个联盟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

3.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原则

主要包括: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即保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坚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矛盾、团结多数,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坚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等等。



课堂提问:
问题1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四章学习辅导(4)


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1.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统一战线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也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一条基本经验和一个基本特点。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也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条件是:

一要制定正确纲领;

二要进行政治教育;

三要共同对敌斗争;

四要照顾同盟利益;

五要加强党的建设。

2.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工农联盟在统一战线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首先,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其次,农民阶级具有迫切的革命要求,“是最大的革命民主派”;再次,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土地革命,农民无疑是主力军;最后,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就无法进行。

为了巩固和加强这个联盟,就要达到两个条件:一是关心农民利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二是加强对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的政治思想水平。

3.在同资产阶级联盟中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同他们结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对他们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保持警惕,并进行必要的斗争。在一部分大资产阶级推行两面政策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也应与其建立一定程度上的暂时的联盟,同时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顽固势力作斗争时,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我的小店,欢迎大家常来看看 湖北自考书店http://shop36787506.taobao.com/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地板
发表于 2008-5-9 21:20:15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四章辅导(5)


社会主义时期坚持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1.团结和争取国内一切革命力量,实现新时期的历史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内,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内容、性质、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方针。

2.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建设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中国革命需要国际统一战线,与世界各国人民互相支援;中国的建设事业更需要团结国际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结成更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毛泽东提出的“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有利于利用矛盾,争取多数,结成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



课堂提问:
问题1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四章辅导(6)


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

1.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于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它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是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历史经验的生动总结,是双方的一贯合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合乎逻辑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认为,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都应对其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共产党在加强自我批评和依靠群众监督来改正缺点错误的同时,也应善于从民主党派的监督批评中得到帮助,这就必须实行互相监督。

2.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人民政协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等代表参加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具有代表的广泛性和存在时间的长期性的特点,在我国政治生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这就是最广泛地联系和团结各方面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实行互相监督,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

3.坚持和平共处的国际统一战线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结成尽可能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促进本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政策主张。5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其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被逐步确立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课堂提问:
问题1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辅导(1)


从工农民主专政到人民民主专政

一、从中国农村苏维埃政权的产生,到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是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工农民主专政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过程。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初萌芽——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

1925年和1926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等一系列文章,指出“现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乃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这三个阶级合作的革命”,“其目的是建立一个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这一主张包含了毛泽东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蓝图的最初设想,也包含了后来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基本要素,是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形成的雏形。

三、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以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工农民主专政

1.工农民主专政:

亦称苏维埃政府。它是土地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政权,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

2.在土地革命阶段,需要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权和工农武装。

中共六大进一步强调了各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主张。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在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它的基本任务是保证苏维埃区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达到它在全中国的胜利。

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时,中国共产党将工农民主专政改为人民共和国

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召开会议,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并把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会议决议提出,人民共和国愿意把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群众和一切同情反日反卖国贼的知识分子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改变对富农的政策,宽大对待民族工商资本家。这些政策的改变,表明苏维埃不是代表工人农民的,而是代表中华民族的。

人民共和国仍然由共产党领导,以红军为坚强柱石,其实质与工农共和国是一致的。

五、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的政权是“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

1.“三三制”:即在这个政权中,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中间派别各占三分之一。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即民主共和国政权,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六、抗战胜利前后,共产党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废止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的号召。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了建立联合政府的一般纲领和具体纲领。一般纲领是:在彻底的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

具体纲领是:第一个步骤,目前时期,经过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的协议,成立临时的联合政府;第二个步骤,将来时期,经过自由的无拘束的选举,召开国民大会,成立正式的联合政府。

七、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

1949年6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全面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他提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已完全形成。

八、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中国确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用国家根本大法的方式,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是新中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中国确立。



课堂提问: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怎样提出的?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五章辅导(2)


我国的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涵义:

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创造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政权,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它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爱国人士在内的国家政权。

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二、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结合

1.我国的人民民主制度,就是人民在政治上享有各项自由和民主权利

对人民实行民主,就是保证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享有各项自由和民主权利。特别是要保障人民管理国家、管理各项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等权利。

在人民中按民主原则办事,实行民主集中制。在人民内部,必须把民主和集中结合起来。

2.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的敌人的专政

即剥夺人民的敌人的民主自由权利,不给他们选举权。

在对反动阶级和反动派实行专政时,也要给他们以出路。

3.民主和专政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对人民实行民主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需要,对敌人实行专政也是对人民实行民主的需要。不对人民实行民主,就不可能对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因为不对人民实行民主,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对敌对分子进行监督,也就不会对敌对分子进行有效的改造。同样,不对敌人实行专政,人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就得不到保障。因为不对敌人实行专政,他们就会进行破坏和捣乱,甚至颠覆人民的政权,进行复辟,结果就会使人民争得的各项民主权利付诸东流。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1.无产阶级专政的涵义:

毛泽东指出:“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这两个方面是分不开的,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或者叫人民民主专政。

2.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从领导力量看,毛泽东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与马克思、恩格斯所主张的无产阶级专政实际上指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一致的。

从工农联盟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的保证无产阶级领导地位,同时建立起工人与农民的联盟,与毛泽东主张的在农民占多数的中国必须建立工农联盟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一致的。

从民主与专政的结合看,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中,专政同民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无产阶级专政本身意味着无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的国家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没有新型的专政,不成其为无产阶级专政,没有新型的民主也不成其为无产阶级民主。

从历史使命和主要任务看,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都是为了保卫无产阶级的政权,发展社会生产力,最后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3.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第一,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围,而不作为专政的对象。

第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

第三,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和政体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课堂提问:
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辨证统一?

我的小店,欢迎大家常来看看 湖北自考书店http://shop36787506.taobao.com/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5#
发表于 2008-5-9 21:20:46 |只看该作者
我国的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政体的涵义:

所谓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是指一定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在我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体有两层涵义:

一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二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如民主集中制。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体现了人民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这一根本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特别是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三、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既保证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使各个国家机关合理分工,各尽其责。

民主集中制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第二,国家的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第三,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这种体制的好处在于,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在宪法和法律指导下的民主,在广泛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既能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拥有高度的权力,又能使各级政府有效的处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物。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物的领导,便于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总之,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符合中国实际和人民民主专政性质的根本政治制度。



课堂提问:
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六章辅导(1)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基本思想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即“一体两翼”。

2.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是革命性质转变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阶段,这个过渡性社会的特点是:政权掌握在无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手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暂时不消灭资产阶级,也不消灭剥削,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国家政策向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倾斜,等等。

3.总路线不但在国家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方面,提出了符合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客观规律,而且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方面,也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的结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4.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三大任务,就是要扩大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农民和手工业者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个体私有制改造为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把以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全民所有制,在我国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此奠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基础。

5.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出,从1953年起,用15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基本精神是要稳妥慎重,基本思路是以改造促建设发展,以建设发展巩固和创造新的稳定,以稳定保证改造和建设发展。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独创性,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六章辅导(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1.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本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只有实现工业化,才能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才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建立强大的国防。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迫切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和土改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因此,国家必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解放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3.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大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土改后农村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分散的手工业同样不能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因此,必须正确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走社会主义集体化、合作化道路,以发展生产,避免两极分化,巩固工农联盟。



课堂提问:
如何理解建国初期确定的总路线的历史必然性?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六章辅导(3)


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概念:

指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也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间的社会阶段。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以国营经济为领导,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在政治上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领导作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4.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并逐步完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得到了巩固,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课堂提问: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六章辅导(4)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途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第一步号召农民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几户或十几户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带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合作社;第三步在初级社的基础上,组织大型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

2、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已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这是制止农村两极分化,正确解决国家工业化与小农经济之间矛盾的唯一正确办法,而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先实现合作化后实现机械化的经验。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我国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可能性:

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利用政策的同时,还采取限制的政策,即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消极作用的一面。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通过和平赎买的办法,逐步的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产阶级的和平改造。

2、途径——国家资本主义:

这是一种同国家政权相结合并受国家政权控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我国,实现国家资本主义,经历了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发展阶级。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避免了暴力与流血冲突,从而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坚持了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逐步把他们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课堂提问:
试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六章辅导(5)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2、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是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逐步完成的,其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资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稳步增长;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经验教训: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对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实事求是,稳步前进,既反保守又反冒进,保持工农业发展的综合平衡;要正确的处理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关系,贯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照顾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要充分地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在搞好综合平衡的条件下,要保证重点建设,以重点为中心,劳动和促进整个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增加生产,厉行节约,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办法和经验。

4、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意义: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步骤,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5、我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的伟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使全国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的生活,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2)党在实践中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用和平的方法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同时把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这是国际共运史上的创举,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课堂提问:
试述第一个五年的任务和意义。

我的小店,欢迎大家常来看看 湖北自考书店http://shop36787506.taobao.com/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6#
发表于 2008-5-9 21:21:07 |只看该作者
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

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

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东方大国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具全新的课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在许多方面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经验的。但苏联模式未必适合中国,而且这一模式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在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后被暴露出来,与此同时,新中国在几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正式问全党全国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

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基本国情: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场合阐述了他们的看法。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已迸人社会主义社会,但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还不巩固;

第二,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的不发达国家。因此,要使生产力很快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是不行的;

第三,国内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三、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方针: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2)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立足点。

(3)国内的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四、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的过程

1、《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论述了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论述了学习外国长处和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2、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宣布,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五、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方针: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立足点。贯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国内的阶级矛盾已基本解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课堂提问: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七章辅导(2)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要重视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规律,便国民经济计划尽可能反映这一规律;其次是在统筹兼顾上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既要顾全大局,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综合平衡;最后是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自己力量,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同时,也要积极争取外援。

2、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3、毛泽东等对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形式的思考:

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我国在三大改造中实际上是把建立单一的公有制作为目标,决心让资本主义生产和个体性资产绝种。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原有五种经济成份几乎变成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分。生产关系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脱离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既不利于生产经营,也给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由此引起了毛泽东等的关注和思考。

4、毛泽东等关于改革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思想:

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建立适合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的设想。刘少奇提出要使社会主义经济既有计划性又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思想。毛泽东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并提出中央和地方在经济建设等方面分权的问题。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提出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给企业一定的自由权,企业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和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思想。



课堂提问: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设想?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七章辅导(3)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思想文化建设

一、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

1、依法办事:一是必须有法可依;二是有法必依。

2、向科学进军:在1956年党的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号召全党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大搞技术革命并提出了分步骤分阶段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先迸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思路。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在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要百家争鸣。

4、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是指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正确方针;洋为中用是反映对待外国文化的工确方针。

5、我国的教育方针:就是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

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这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的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农业。

2、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政治标准:

(1)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2)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3)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消弱这个制度;

(4)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消弱这种领导;

(5)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

3、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师,是灵魂。



课堂提问: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方针和原则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七章辅导(4)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1、四个现代化: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四个现代化是指:

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科学技术。

2、以阶级斗争为纳: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给予断然否定,错误的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基本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逐步走上了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

3、毛泽东在探索中提出的正确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以新的内容丰富了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宝库,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4、毛泽东在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最根本的原因和教训:

毛泽东在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当时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思想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教训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课堂提问: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局限性、曲折性及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八章辅导(1)


处理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和基本原则

处理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基本原则是:

(1)要懂得党内斗争是一件最严重最负责的事,不是可以草率从事,必须站在大公无私的立场上来进行;

(2)理历史问题,不应着重于一些个别同志的责任方面,而应着重当时环境的分析,当时错误的内容,当时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

(3)对任何问题应取分析态度,不要否定一切;

(4)要正确的运用组织和纪律手段。只有在必不得已的候,在十分必要的时候,才可能采取对抗的斗争方式与组织段;

(5)批评要适当,要有分寸;

(6)分清党内斗争与党外斗的明确界线和适当联系,做到内外有别;

(7)禁止党内一切无原则的纠纷;允许犯错误的同志进行申辩,并给他们以认识错误和改证错误的时间,欢迎他们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八章辅导(2)


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和特殊困难:

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就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成为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整个阶级有坚决的革命性,因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有一个良好的阶级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建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完整的党建学说。

党进行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由于近现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是资产阶级人数极其众多的国家,因此,党是处在资产阶级的包围中,小资产阶级思想对党的影响比较严重;由于党在诞生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还很短,党成立后立即就投入实际斗争中,无暇来长期从事理论研究与斗争经验的总结;由于马克思主义产生在欧洲,主要说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规律,而中国革命有着更大的特殊性;由于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因此,封建思想的遗毒对党的影响也比较严重。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党的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主要的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但党进行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则使得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资产阶级政党,成为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课堂提问: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理论准备不足的原因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八章辅导(3)


党的自身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

1、党内矛盾和斗争产生的根源:

党内矛盾是社会上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斗争是思想原则上的分歧与对立。

2、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和宗旨:

惩前毖后,就是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

3、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内容:

(1)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

(2)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一致。

(3)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的统一的关系。

(4)群众路线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党内的民主集中制反映了党内的群众路线。

4、党的自身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1)正确认识与处理党内矛盾和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这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的发挥。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亦即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把坚持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作为中心环节。

党的思想建设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亦即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二是以党章为主要内容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提高全体党员的素质。

(2)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培育党的优良作风。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一致,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的统一的关系;群众路线是民主集中制的基础,党内的民主集中制反映了党内的群众路线。党的优良作风是指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它们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我的小店,欢迎大家常来看看 湖北自考书店http://shop36787506.taobao.com/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7#
发表于 2008-5-9 21:21:28 |只看该作者
关于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基本思想

1、坚持要求全党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要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武装全党。

2、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在执政条件下,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保持党的优良作风要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贪污腐化。

3、接受党内和党外的双重监督,是保证党坚持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条件,是发扬民主,紧密联系群众,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途径。

4、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

5、努力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是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重大问题。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加强党建设的上述基本思想,原则上是正确的,对于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



我的小店,欢迎大家常来看看 湖北自考书店http://shop36787506.taobao.com/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8#
发表于 2008-5-9 21:38:01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哦,辛苦了[em21]
自考路上会朋友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9#
发表于 2008-5-9 21:38:53 |只看该作者
[em22]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10#
发表于 2008-5-28 13:03:12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em12]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自考论坛导航|湖北自考网论坛   

GMT+8, 2024-11-15 17:25 , Processed in 0.03588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湖北自考网论坛 X2

© 2001-2017 湖北自考论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