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C
5、A 6、A 7、C 8、D
9、B 10、B 11、B 12、C
13、C 14、D 15、B 16、B
17、C 18、C 19、B 20、B
21、C 22、C 23、C 24、B
25、B 26、A 27、B 28、C
29、A 30、C 31、A 32、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BCD
4、ABCE 5、ABCD 6、AD
7、AB 8、BCD 9、BC
10、ABC 11、AC 12、BC
13、BDE 14、BC 15、BC
16、ABC 17、ACD 18、DE
19、ACE 20、ABC 21、AB
22、AC 23、ADE 24、ABD
25、ABD 26、ACD 27、ABD
28、AC
三、填空题
1、功亏一篑 2、顺天致性
3、欲扬先抑 4、燕乐
5、手持尺牒榜乡村
6、和戎诏下十五年
7、玉盘珍羞直万钱
8、黄沙百战穿金甲
9、天涯芳草无归路
10、华山 黄河
11、明月夜、短松冈
12、以情造景
13、通体对仗 14、断肠人在天涯
15、狐裘不暖锦衾薄
16、雕栏玉砌应犹在
17、欲辩已忘言 18、述说
19、社会环境 20、汉
四、解释加点的字
1、相与,都 2、安定
3、谋求、希望 4、担任、居
5、通“赈”,救济 6、制止
7、并列 8、主动寻找 放手写
9、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10、驳斥、抨击 11、陈述、传告
12、两属 13、赠送
14、大约、左右 15、横渡
16、相识 17、责备
18、议论、考虑
19、通“尔”,你的;喂养
20、从前、过去 21、完整的
22、客居他乡的人 23、探访
24、栽种 25、融洽、信任
26、闪现 27、指武术、技艺
28、无、没有 29、悔改
30、拾取 问候
31、表示毫不犹豫
32、确实 真正
33、纵横的样子 凝聚
34、困苦
35、表示一往情深、专注不已
36、经得起 忍受 37、演奏
38、续 表白 39、太虚,指天空
40、本来 原本
41、繁茂分披的样子
42、明亮而华丽 43、到
44、判决、判处 45、催逼
五、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1、不要耽误了耕耘收获的季节
认真办好学校教育 用孝敬老人、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他们
2、从没有停止过,但海水并未枯竭
一年四季都不发生变化,不受陆上水灾旱灾的影响
3、放弃老百姓去资助敌对的国家
这就是所说的借给敌人武器、给予强盗粮食啊
4、油灯里的油充足,它发出的光就特别的亮
讲仁义道德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就非常和煦(指内容充实、气势充沛)
5、城市的城墙超过一百雉,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现在今不合制度 您将会受不了
6、赶快到右将军的军部,按照文书执行
面带怒色回到自己的军部
迷惑走错道路,耽误了与大将军会师的约期
7、自列于叛逆乱臣之中 制造夸大失实的邪说帮助他们攻击张巡、许远。
8、使我们人丁兴旺、心情安定 困苦而且疲劳
9、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小洞穴
远在千里之外的景物,仿佛只在咫尺之间
青山白水互相缠绕
视野之外山水与高天连接
10、画竹之前,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的形象
动笔作画,一气呵成
稍一放松,时机就消失了
11、漂浮在旷远迷茫的万顷江面上
在天空中乘风遨游 脱离生世独立于世外
12、枝叶茂盛分披,世上少有与之并列的事物
六、简答题
1、姚纳的苦恼有:丧子、心中的痛苦无人肯听其倾诉 小母马的作用有:一是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对比,反映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二是运用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如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从而暴露社会的黑暗。
2、鲁迅《灯下漫笔》第一部分主要是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和反思,第二部分主要是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当时的中国现状进行揭露。
3、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从而说明“民不加多”的原因。
4、劝说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5、“百日维新”失败后处于逆境的同人
6、点题,点明“惜今”的具体内容
7、治学的目的、治学的方法
8、本文是韩愈读了李翰所写的《张巡传》后,感到有所不足,用来补叙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守卫睢阳的英勇事迹和其他轶事,因此名为“后叙”。
9、“特立”、“不与培?为类” “始得”
10、“胸有成竹”、“心手相应”
11、色是“清、静、悲凉”
味是“深沉、幽远、严厉、萧索”
12、暴露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的罪恶,启发青年人:必须彻底挣脱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束缚,才有希望、才有出路。
13、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积极进取 “天下归心”
14、宗悫
15、回环往复、婉转深微
16、爱国和无私奉献精神
17、指的是诗人的思绪、联想、心理和情感
18、“鹰”象征革命勇士;“蛇”象征满脑袋市侩哲学的庸俗小市民
19、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20、反映了南渡初期许多离乡背井、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
21、抒发作者对国运危迫、抗金形势衰弱的焦虑担忧和报国无门、有志难伸的郁闷悲愤
22、(1)说明九斤老太保守、落后,是一个看不惯任何新生事物的年老无知的农村妇女;
(2)从本质上说,它是农民在双重压迫和剥削下生活的贫困化和心情不断恶化的体现,是农民的抗议,它从侧面说明辛亥革命不彻底,农村需要一场真正的革命
2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一方面,古老的传统文明正在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替代,另一方面,两种文明的冲突又是以民族压迫的方式进行的,被压迫民族的愚昧麻木和帝国主义的强大凶残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与对比。
24、(1)可避免叙述的呆板、单调 (2)可以全方位地叙述英雄形象
七、简析题
1、(1)论据类型:事实(历史、现实)论据 论证方法:类比法 (2)周任有言曰:陈列就列,不能者止 (3)一方面将季氏比作虎?,将颛臾比作龟玉,季氏攻伐颛臾,就比如虎?从笼中跑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甲、美玉在柙子中被毁坏;另一方面,将冉有、季路比作虎?、龟玉的看护人、看管人。季氏攻伐颛臾,是冉有、季路的责任。
2、A、主旨是:驳斥保守势力对新法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的指责,表明坚持改革,绝不向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B、司马光 名实必须相副 C、驳论点
3、A、鲁迅先生把历史划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交替和循环。划分的目的在于揭示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本质是主子和奴隶的阶级对立与主子对奴隶的阶级压迫。 B、第一部分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剖析和反思;第二部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对现状进行抨击和揭露。 C、人有十等的封建等级制度 人吃人
4、A、“睢阳” B、论据类型:理论论据 论证方法:类比法 C、赞美英雄、斥责小人
5、A、“永州” 写平日游览众山的情景 B、排比、顶针、对偶 C、铺垫手法 突出由游览西山而得到精神解脱的写作意图。
6、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1924—1927年间的北伐战争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B、军阀无所不在的反动统治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C、交代了重兴香市冷落的根本原因。
7、A、三层,即1—4句为一层,5—8句为二层,9、10句为三层,分别写了战斗开始时的情况、激战过程和战斗结果 B、作者按战斗开始、进行、结束的自然程序展开描写,描写了战斗的全过程,层次井然、场面真切。 C、以楚军将士的战斗精神和英雄气概来激励民心士气,以振兴楚国。
8、A、表明对朝廷穷兵黩武开边政策的强烈谴责。 B、代人(役夫)述言 把本属事件展开过程中的咸阳道旁送别“行人”的场面置于一篇之首。 C、深刻性主要体现在:揭示了造成悲剧的总根源在于“武皇开边意未已”的好大喜功;结尾以白骨遍地、鬼声啾啾的虚幻场景与开头的写实场景相映衬,以凄凉衬喧闹,以鬼哭衬人哭,增加了谴责力量;不仅写了抓丁,而写了催租逼税;进一步把笔触深向社会心理现实,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开边政策的残酷无情。
9、A、敌占区(或沦陷区) 写出了沦陷区的沦亡景象 B、解放区 C、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对解放区的向往。
10、A、革命勇士 革命勇士搏击风云的战场 B、雄鹰之死的影响力,雄鹰的献身精神必将号召人们为争取自由解放而奋斗 C、拟人、反复、象征
11、A、陈皇后 暗喻忠良之士遭到谗害,不被理解信用,虽有思君爱国之心却无处倾诉 B、写出了作者遭受压抑、排斥的悲愤和苦闷。 C、南宋摇摇欲坠的衰微国势
12、A、心理描写 B、性格(与现实格格不入、孤傲、保守) 处境(走镖没有饭吃) C、既没落保守,在狭小天地里自我叹惜、自我欣赏,又孤傲执着,具有顽强抗衡力量
13、A、坚持改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B、寓刚于柔,比较委婉 C、第本题型第二大题之A
14、A、用孔孟名言,说明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 B、对比论证,归纳论证 C、功亏一篑
15、A、做文章必须切中要害。 B、类比论证、归纳论证 C、文章主旨 选择与安排重要
八、作文(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