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湖北自考网论坛-湖北自考论坛|湖北自考网|湖北最大自学考试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整理高教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要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17:47: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尚书。舜典

  (识记下面片语)1、“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2、“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3、“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1、《尚书》简介答:《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与典章文献的汇编。“尚”即上,“尚书”即上古之书,故名《尚书》。《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四部分。〈尚书〉是儒家经典,所以也称〈书经〉。

  2、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上古时期人们对艺术的一些基本认识?

  答:(1)、“学在官府”:帝命令夔主管音乐,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官办的乐队,也可能就是后代“学在官府”的前身;(2)、“诗教”:“教胄子”说明当时已经把音乐作为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也就是后世“诗教”的前身;(3)、艺术的整体和谐性:文中指出诗、歌、声、律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艺术的整体和谐性,开启了对艺术本身规律研究和探讨的先河;(4)、文中“击石拊石”和“百兽率舞”的描绘,说明当时歌舞可能已经有了统一指挥的形式以及简单的化装。

  3、了解〈尚书。舜典〉中记载的我国早期对文学的一些基本认识?

  〈尚书。舜典〉记载了我国早期对文学的一些基本认识。如原始文艺的形态、诗歌音乐的特点、文艺的社会作用等,这些认识对我国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1)、诗言志的观点。

  “诗言志”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诗的本质、特征、作用的认识和概括,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诗的最早的一个定义,它对我国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源远流长。

  (2)、诗歌的教育作用的观点。从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诗歌、音乐、舞蹈对人可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它可以使贵族的子弟正直而温和,宽宏而庄严,刚毅而不苛刻,简易而不傲慢,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3)、诗、乐、舞三者之间的关系。

  文中“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和“击石附石,百兽率舞”的描述,反映了上古时期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关系。尚书。舜典〉中的描述,也为后代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

  二、论语

  (识记下面片语)1、“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5、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6、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1)、“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和“兴观群怨”。

  在孔子的文学思想中,最突出的是他对诗乐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孔子把诗、礼、乐相提并论,确立文艺在礼治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他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说在教授弟子诗、书、礼、乐的教育顺序上,应先从容易感发学生情志的〈诗经〉开始,然后才是礼和乐。

  “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诗的功能的系统总结。孔子特别重视诗的效果,即社会作用,即根据文艺的特点,指出了文艺具有美感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2)、“尽善尽美”和“文质彬彬”的观点“尽善尽美”说明孔子已经懂得对文艺作品的评价要从政治和艺术、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衡量,这是文艺批评的一大进步。

  “文质彬彬”这是强调文学既要有文采,又必须以达意为主,要恰到好处,不过又无不及。孔子的这个文质并重、辞意兼顾的看法,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3)、“思无邪”和“中和之美”说“思无邪”:孔子对诗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思想内容方面,可以认为,孔子提出的“思无邪”的本意,未必就像像汉儒、宋儒那样保守和偏狭。相反,他的尺度还是比较宽泛的。

  在诗的艺术标准方面,孔子很重视诗和乐的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儒家追求的审美理想,在孔子的言论中,则体现在“思无邪”一语。孔子所说的思无邪实际上就是“中和”的原则。孔子认为诗三百合乎这相标准,故立为范本,称之为“思无邪”。

  孔子的美学思想把个体与社会联系起来,把内容与表现联系起来,把艺术与教化联系起来,把文体与对象联系起来,因此尽管他关于艺术的审美的观点只是只言片语的,却有着内在的逻辑性,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

  三、毛诗序

  (识记下面片语)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2、情动于中而形于言3、“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4、“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5、(朱熹说)“赋”铺陈其事,直言也。“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词(李仲蒙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 “风”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雅”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颂”祭祀,赞美祖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沙发
发表于 2006-6-20 17:48:15 |只看该作者

四、史记。太史公自序

  1、“春秋笔法”“采善贬恶”明辩是非,秉笔直书,爱憎分明。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不空于当时,“藏之名山”


  五、楚辞章句序

、“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古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其标准在论语中“谋国之忠”“人臣之义”“杀身之勇”反对“怀道迷国”“逡巡避患”的可鄙。赞美“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反对“露才扬己”“苟欲求进”“怨刺其上,强非其人”违背五经。

  2、艺术:文采珍奇,辞藻华美。为历代所师法,“取其要妙,窃其华藻”(屈原之词,诚博远矣。自终没以来,名儒博达之士著造词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藻,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

  六、典论,论文

  1、“文人相轻”的原因(主观)“善于自见”只见己之所长,不见人之所长“暗于自见”不见己之所短,只见人之所短。(客观)“文非一体,鲜能备善”“贵远贱近,向声背实”(态度)“审己度人”

  2、“文本同而末异”:“本”:写作根本原则与规律。“末”:文章体裁与表现手法及风格。

  3、“文体论”“四科八类”(1)奏、议:朝廷公事,重“雅”(2)书、论:辨析是非,宜“理”(3)铭、诔:记载事功悼念亲故,重“实”(4)诗、赋:抒情赋物为主,宜“丽”

  4、“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5、“文以致用”:“强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七、文赋

  1、创思与布局过程(1)观察万物,钻研古籍,高洁心情,体验生活“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 “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文以情出,情因物感。(2)构思:“精鹜八极,心游万仞”(3)“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2、内容与形式的关系3、创作之难(1)“非知之难,能之难”(2)知音难(3)付辛苦(4)无止境4、美感探求:神妙莫测,不可理解,不易捕捉。物感我应,或通或塞,来去突然。5、论文学社会作用(1)明理(2)广久,垂范后世、取法前修(3)风化教育,文武之道,指导意义,深远、无所不包。(4)感化人心,如春风沐雨(5)总结:被之金石,施之管弦。流传不朽,传诵四方。

  八、文心雕龙,神思

  1、什么是“神思”2、什么是“神与物由”3、想象活动过程中志气与辞令作用。“志气统其关键”“辞令管其枢机”4、艺术构思能力的培养:虚静,“积学以储室,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

  九、诗品序

  1、声律“清浊通流,口吻调利”足矣2、用典:“吟咏情性”与“经国文符”"撰德驳奏"相区别3、激发写作动机4、滋味说“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耐人寻味,感染力)。反玄诗“淡乎寡味”“理过其辞”强调形象4、重五言,“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5、影响

  十、戏为六绝句

  1、对庚信的评价?2、四杰评价?3、古今评价与继承?4、遗产的态度?

  十一、与元九书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2、诗内涵:“感人心者,莫失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3、诗歌的特征?(1)情感性:六义——充沛感情——民情(2)形象性,音乐性,真实性4、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十二、答李翊书

  1、写作风格?“气盛则言宜”“养气”“气盛则言之短长,声之高下,皆宜”2、对待遗产态度?广采独创,务去陈言“辩清真伪,取精存真”3、立行对写文章的意义?(学文的宗旨)“立行为本,立言为表”“养其根而俟其矣,加其膏而希其光”4、学习方法?“六艺之文”的内容?(1)三代两汉之书,圣人之志(2)坚持辩真伪(3)坚持有年,成熟,如泉涌

  十三、岁寒堂诗话

  1、诗歌“言志为本,咏物为余”的观点(1)言志(2)咏物(3)意味(4)言志咏物兼有“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2、强调高古,反对雕琢(1)风格:自然高古,含蓄微婉,不得不发之结果(2)无需“为文造情”3、强调,含蓄委婉,反直白浅露(1)反只言志,无佳对象“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言志咏物并举,如,曹子健,陶潜,老杜“味”“韵”“气”之楷模。(3)“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壮难写之景如在目前(4)反江西诗派新规律4、(1)因情写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情造文,不为文造情“(2)不谈固定之法(3)”中的“?(4)目的5、”以次参穷,盈科后进“(1)反盲目学优点,渐进学习(2)诗分五等,从古自今(具体五等,书中有答案)

  十四、沧浪诗话,诗辨

  1、严羽评诗最高准则:“入神”:尽善尽美,无可指责。2、“妙悟说”(以禅入诗)?(1)“以识为主”“识”“妙悟”分三等三乘(汉魏晋盛唐,中唐,晚唐)(2)“悟有深浅,有分限”“深浅”“分限”“透彻之悟”“一知半解之悟”(3)反复研读上乘作品3、“别才,别趣”说?“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十五、论诗三十首

  1、抒写真性情,反对虚伪矫饰。(1)“人品”“文品”统一(2)“元气”(3)“心声”“心画”2、立刚健豪壮,反纤细缠绵。(1)主“元气”(2)反儿女情长(3)小李之“清纯”(4)强调内容充实,反对形式美3、主自然,反雕琢(1)主“自然天成”讽“闭门觅句”(2)批评用才使能,“布谷澜翻”“百态新”

  十六、词源

  1、“雅正”?2、“清空”?3、协音合律(批评吴文英词作品“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

  十七、曲律

  1、其文学思想?(1)“博其见闻”“发其旨趣”“跻身大雅”?(2)风骚,乐府(3)运用“博搜精采,蓄于胸中”与抄袭的本质不同。(4)举例王实甫,高则诚,皆多读书(5)非卖弄学问2、结构(1)剪裁得当,不分散,多照应(2)抓主脑,密节奏(3)“勿落套”(4)“勿不经”3、关于宾白?

  十八,原诗,内篇(诗之本源部分为核心)

  1、关于“理、事、情”与“法”2、“才、胆、识、力”

  十九,闲情偶寄

  1、结构第一?“造物之赋形,工师之建宅”,音律取决于结构要求(1)“立主脑”:“作者立言之本意”(2)“始终无二事,贯穿只一人”(3)“密针线”:“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4)“减头绪”:“左枝旁蔓”剧情集中,一线到底,思想清晰,线索分明。(4)“审虚实”2、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个性化(1)街谈巷议(2)个性:一味浅显,不分别粗俗(3)使用宾白,少用方言,插科打诨。

  二十,人间词话

  1、“境界说”?2、“有我之境”“无我之境”3、造境,写境?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6-6-21 14:43:12 |只看该作者

辛苦伊水了

让忧伤披满静谧的月光http://blog.sina.com.cn/zenglini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自考论坛导航|湖北自考网论坛   

GMT+8, 2024-11-15 01:37 , Processed in 0.03052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湖北自考网论坛 X2

© 2001-2017 湖北自考论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