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冲刺——《大学语文(专)》(节选)
大学语文(专)》课程介绍 一.《大学语文(专)》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文科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对于非文科类学生来说,这门课十分重要,是学习其他课程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同时,这门课虽然没有什么难度,但是自考通过率不是很高,这就更需要学生高度重视并刻苦学习,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二.《大学语文》这门课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为主,学生学习《大学语文》先要认认真真阅读课文原文,一定要把课文吃透,弄懂;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课文后面的“提示”,对“提示”中讲授的知识点不能有遗漏,一个一个地学习掌握;在前两个环节都做到的情况下,最后再尽量多做些练习题,学练结合,进一步消化所学到的知识,这才是学习的正路,才能学好这门课。 三.自学考试采取的是“考教分离”的做法,即教学的老师不出题,出题的老师不教学,在这种情况下,“考试大纲”就是连接教学与考试的一座“桥”,因此同学要把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全部掌握,一个不能遗漏。 四.我们这门课的辅导是严格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考试大纲上面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逐一加以讲授。因此可以说,认真复习并掌握了我们讲授的知识,通过这门课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们提供的文字脚本仅是简单的知识要点,我们讲授的是对这些简单的知识点的展开、扩充。同学可以参照我们提供的文字脚本来听取我们的讲授。 五,《大学语文(专)》共分为四大部分,即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每部分的学习要点与难点、应该掌握的内容都在相应部分内进行了讲解,我们还加了一个总复习,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古汉语知识等涉及全书知识的内容进行了讲解,请同学们对照学习。每部分后面有我们设计的练习题,同学可以有针对性地加以练习。
议论文部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作家作品] 邓小平 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本文是1984年会见日本代表团时的谈话。 [主旨] 本文中心论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中国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论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6-8自然段,论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总结语。 [学习要点与难点] 1.全文的脉络图
没有独立统一
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会产生两极分化 (假设不走社会主义) (假设性论据) 建设有中国 达不到小康水平 特色的社会主义
农村改革 必须改革开放 (历史经验) 城市改革开放 (历史型论据)
2.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法。 3.论据类型:在论述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时,用的是假设性论据。 在论述中国必须改革开放时,用的是历史经验论据。 4.修辞手法:设问。
《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 [作家作品] 这是一篇人民日报社论。 [主旨] 全面阐述了****同志提出的关于新时期创业精神所具有的内涵,并阐明了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引出****同志的重要讲话。 第二部分,第2—11自然段,全面分析创业精神的64个字。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指出创业精神应该成为我们时代精神,民族精神。 [学习要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 “创业精神的核心和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创业者必须具有的精神风貌”是“艰苦奋斗,知难而进”; “创业者应有的风格”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创业者应有的节操”是“勤俭节约,清正廉洁”。 以上四句作为重点掌握。其余四句作为一般掌握。 2.掌握本文完全归纳法。 [重点段落简析] 课文第8页,第一段 “以上64个字所展现的创业精神……也必将促进这个理论和这条路线的贯彻执行。” 本段重点掌握: 创业精神包括:1.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2.体现了工人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3.总结了几十年我国人民创业的宝贵经验;4.反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鲜经验和时代要求。
《科学的春天》 [作家作品]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我国现当代著名的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 五四以后,与郁达夫、成仿吾组织“创造社”。 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 本文是在粉粹四人帮后的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属于演讲稿。 [主旨] 我们的时代和科学需要巨人;科学需要既实事求是又异想天开的精神风格。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作者认为科学的春天来到了; 第二部分:3—4自然段。表述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第三部分:表达作者的祝愿和呼吁。 [学习要点与难点] 1.握本文在议论中灌注诗一般的激情。 (1)诗化的命题;(2)历史回顾,个人经历叙述;(3)祝愿词;(4)结尾; 2.论证方法: (1)归纳法:有两处。一处,文章开始,从历史回顾,个人经历中归纳出“科学的春天来了”;另一处,列举“嫦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通过科学,今天大都变成了现实”归纳出科学需要幻想的结论。 (2)类比法:在论述“我们时代需要巨人”时,用16世纪欧州文艺复兴时期来类比。 (3)演绎法:“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说:……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勇于革命的。” 3.修辞手法: (1)比喻:“科学的春天”“时代的巨人”“初生的太阳” (2)排比:“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 (3)拟人:“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重点段落简析] 课文最后一段“春分刚刚过去……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1.对偶句: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 2.“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白居易的诗; 3.排比句:“这是革命的春天,……” 4.拟人句:“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作家作品] 鲁迅 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1918年以“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小说集:《呐喊》《彷徨》。 杂文集:《[坟]《准风月谈》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野草》等等。 本文是一篇杂文。
[主旨] 本文写作于1926年,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夕,国内阶级斗争非常激烈。林语堂先生写作了一篇文章,提倡“费厄泼赖”精神,即对阶级斗争对立面的坏人要宽宏大量,心慈手软。针对这篇文章,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文章。 本文从当时(注意:是1926年)政治斗争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出发,总结了“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的沉痛历史教训,提出了“痛打落水狗”,及不对坏人心慈手软的重要斗争原则。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第一节),交代写作本文的动因,提出应该痛打落水狗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2—5节)论述“落水狗”“叭儿狗”“伪装落水的狗”都在痛打之列,总结了“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第1层(第2节)分析“落水狗”落水的原因以及本性,得出咬人的狗都在痛打之列。 第2层(第3节)揭露了“叭儿狗”的面目,得出尤其要痛打的结论。 第3层(第4节)用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说明落水狗要痛打的道理。 第4层(第5节)论述塌台人物就是伪装落水的坏人,也应该在痛打之列。 第三部分(第6—7节)论述实行“费厄泼赖”现实条件还不成熟,采取的态度应该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四部分(8节)中国改革的失败和改革吃亏的根源在于斗争中没有“以牙还牙”。 [学习要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1)类比法;以“落水狗”类比现实斗争中作为斗争对立面的暂时(注意:这两个字,十分重要)落难的坏人。 以“叭儿狗”类比伪装公允、善于骑墙的走狗、帮凶。 (2)归纳法:文章第四节,论不“打落水狗”是误人子弟的。既有民国元年到二次革命史实的概括,又有秋瑾,王金发的具体事例,在这些事实的基础上归纳出结论。 (3)对比法:以“不打落水狗是误人子弟”,来推导出“必须痛打落水狗”的结论。 2.重点掌握修辞方法。 (1)比喻:“落水狗”“死老虎”“叭儿狗”。 (2)拟人:“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态可掬” (3)反语:“这也是一种国光”“中国模范名城”“真是洪福齐天”
《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 [作家作品] 王蒙 当代这名小说家。主要作品《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等等。 这是一篇议论文。 [主旨] 本文发表于1980年,我国正处在十年动乱之后的历史转型期。 十年动乱之后,作者针对长期以来极左思潮奉行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及其造成的严重思想混乱,从半个世纪前鲁迅提出的“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一著名论点出发,反其意用之,鲜明地提出:在目前(全国解放以后)“费厄泼赖”应该实行。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引子。表明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 第二部分,第一节。论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费厄泼赖”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费厄泼赖”作为治国之道的意义和内涵。 第三部分,第2—4节。从人民内部,学术问题,敌我矛盾三个方面,论述了实行“费厄泼赖”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第四节。进一步揭露了极左思潮的实质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提出要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理解伟人的话。 [学习要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1)演绎法:课文27页第2段,运用的是演绎法; (2)归纳法:以人民内部矛盾、学术争鸣、敌我矛盾三个具体领域都可实行“费厄泼赖”归纳出今天实行“费厄泼赖”的一般性结论。 (3)例证法:课文27页,倒数7行,“人民内部,在非原则问题上……”; 课文29页,第2段,“也不能绝对化,不能搞成凡敌人,都打打打地打死为止……” 2.重点掌握修辞方法。 排比句。 反诘句:“这难道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不是许多战犯都释放,有的还当了政协委员吗?……” 设问句。 3.重点掌握作者所理解的“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两层意思。 一层是“费厄泼赖应该实行”有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二层是“费厄泼赖”目前(1926年)还不能立即实行。实行的必要性,可能性当时还没有变成现实性。 [重点段落简析] 1.第27页第3段;“费厄泼赖”意味着和对手平等竞赛…… (1)这段话主要说明实行“费厄泼赖”的重要性必要性。 (2)说明“费厄泼赖”的内涵,定义。 (3)“一种,一种,一种……”是排比句。 2.第29页,第1段倒数第3行,“例如四人帮……这难道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吗?” (1)“其结果只能是被他们割断喉管”,比喻句; (2)反诘句。 3.第29页,第2段“但是,也不能绝对化……这岂不是化不能费厄为彼此费厄吗?” (1)论点:对敌人也不能绝对不实行“费厄”。 (2)例证法; (3)反诘法,增强语言的说服力量,论辩色彩; (4)“打……打……打”连用三个“打”字,表达了作者对极左思潮下“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厌恶、憎恨情绪。
《论气节》 [作家作品] 朱自清 现代散文家,学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 代表作:《背影》等。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重点) [主旨] 气是敢作敢为的,积极的,动的,集体的; 节是有所不为的,消极的,静的,个人的。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指出中年与青年两代知识分子对待气节这一传统道德标准的不同标准。表明自己来补充冯雪峰的意见。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论述了气与节这两个独立概念的历史演变。古代和今日知识分子在气,节问题上的表现。 第1层,3—4自然段。论述了“气”、“节”两个概念的内涵及历史演变。 第2层,5—8自然段。第5自然段,用东汉末年的党锢、宋朝太学生、明朝东林党(注意:要牢记这三个事实)等气重于节的历史事实,说明气是动的,积极的。第6自然段,指出知识分子立身处世偏向“节”。在朝的忠节,在野的“高节”都属于节重于气,节是静的,消极的;第7自然段,说明古代的士“节重于气”。第8自然段,说明今天的知识分子“气重于节”及其原因,提出“气是敢作敢为、积极战斗的、动的、集体的”和“节是有所不为、消极、静的个人的”论点。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指出青年一代知识分子以气为主的新气节观。 [学习要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是归纳法。从“气”与“节”两个概念的历史演变中归纳出“气是战斗的,节是消极的”结论。从历史上的士与今日知识分子在气节问题上的种种表现,归纳出“气是敢作敢为、动的;节是有所不为、静的”的结论。运用归纳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明了论点。 2.重点掌握对应关系。 气与节,礼与乐,气重与节,节重与气,忠节与高节,积极与消极等等。 3.气重于节的例子是:东汉末年的党祸,宋朝的大学生,明朝的东林党。 [重点段落简析] 见教材38页,[思考与练习]第四题。 1.这段话可分为两层:一层“……志和气是配合着的。”,二层“节却是静的”——结尾。两层关系是并列、对比关系。 2.气是动的,可以变化的;节是静的,不变的; 3.例证法。
《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 [作家作品] 周培源 物理学家 [主旨] 本文针对社会上面“重理轻文”(重点)的不良现象,提出“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谈了自学的意义、自学成才的标准、自学的内容; 第二部分(4—8自然段),针对社会上“重理轻文”的风气,提出文理并重,相互为用的思想,论述了语文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
第三部分(9自然段),以自学成才成功的例子,文史只是推动理科专业研究的典型例子,归纳出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基础的论点。 [学习要点与难点] 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归纳论证方法。包括理论上的归纳与实例上的归纳。 2.修辞方法主要是设问。 3.掌握20世纪自学成才的典范是郭沫若,鲁迅。 4.掌握自然科学家运用文史知识研究自然科学的例子是竺可桢。 5.掌握《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意思。
《咬文嚼字》 [作家作品] 朱光潜 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本文是文艺专论。 [主旨] 对于文学写作和阅读,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从修改一句台词的具体实例出发,引出“炼字”的话题。 第二部分(3—6自然段)。为“咬文嚼字”一词翻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分两个层次: 第1层(3—4自然段)。说明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引用李广射虎的例子说明斟酌文字实际是在调正思想与感情;引用推敲的例子,说明更改了文字就是更改了思想感情。 第2层(5—6自然段)。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文字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 第三部分(7自然段)。“文学是艰苦的事”。 [学习要点与难点] 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主要运用归纳法。其特点是:先说结论,再举例子,属于例证法。 2.修辞方法。 多用比喻法。如“联想起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都跟着走……”用人走路比喻用滥字,说明“套板反应”的道理。 3.重点掌握的观点。 (1)李广射虎、推敲、《屈原》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问题。 (2)善于运用联想意义的例子是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 (3)掌握“字被人用得太滥”的例子。 (4)作者认为“推”好,还是“敲”好? (5)作者认为郭沫若更改“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得如何? [重点段落分析] “思考与练习”第四题。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变化莫测。” 1.论点: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2.直持中心论点的理论论据之一。 3.修辞方法是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明有如日常生活经验一样浅显。
《散文创作谈》 [作家作品] 秦牧 著名散文家。 [主旨] 写好散文必须在思想、生活知识、表现手段三方面提高作者的素养。 [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作本文的原因。 第二部分(3—5自然段)。散文的界限与特征。 第三部分(6—10自然段)。论述我国散文深厚历史传统、现实需要。 第四部分(11—21自然段)。全文的中心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写好散文。 第五部分(22自然段)。结束语。 [学习要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论证方法。 (1)类比法:用线,珍珠,巧手三者类比思想、生活知识、表现手段三者对写好散文的重要性;用笋尖、笋身、菜心、菜梗来比喻散文选材的重要性; (2)对比法:“就像登上一个高原之后,不能再攀上一个山峰似的……”“如果文字别别扭扭,结结巴巴,或者装腔作势,人家读来,就像米饭里夹着许多沙子似的……” (3)归纳法:“我国是一个散文传统异常深厚的国家”,就是举了庄周,李斯,贾宜等等大量事实后归纳的结论。 (4)演绎法:“在一个散文传统如此深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在着着推进的国家,散文的创作风气自然应该是十分蓬勃才好。” 2.掌握修辞手法。 比喻:明喻 暗喻:“文学的河流”“思想的天平”“思想的线”“生活的珍珠”“文艺竞技场”。 排比:“我们的笔墨,有时应该像……有时像……有时像……” 3.重点掌握的观点 思想 线。核心 生活知识 珍珠 表现手段(主要是文字水平) 巧手 文学的四道河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尼泊尔的谚语“无论怎样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烤饼的锅。”:一个人的创作才能都要受到他的思想,生活知识,表现手段的限制。 [重点段落分析] 教材58页,第二段。 “节骨眼上的细致加工……必须特别强烈和细腻。” 1, 本段中心论点:节骨眼上的加工十分重要; 2, 论证方法是比较法。 3, “不能再攀上一个山峰似的”“都像缓缓的泥河似的”:用的是对比法; “有些画家”“有些刺绣艺人”:用的是类比法。 4, 开头与结尾联系紧密,首尾照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