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湖北自考网论坛-湖北自考论坛|湖北自考网|湖北最大自学考试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29|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001)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复习资料(汇总) [复制链接]

管理员

快乐天使!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5-18 11:46:39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复习资料(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 绪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节 哲学的起源、对象、特点和功能
一.哲学的起源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人类生活实践和思维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产物,其形成的标志是人们理性理解和说明世界万物的“本原”的思想的产生,形成的根本条件是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实证知识的大量积累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
制造和使用工具的生产活动,一方面把人和自然界区别开来,造成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另一方面又把人和人区别开来,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以生产资料占有为基础的社会交往关系。
二.哲学的对象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哲学的对象规定为“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
三.哲学的特点和功能
特点:第一,哲学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普遍性。
第二,哲学是通过一定的概念和范畴系统把握对象的,这是由哲学是一种反思所决定的。
第三,哲学是远离物质基础的意识形态。
功能:第一,哲学最主要和最突出的功能就是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哲学的功能还表现在它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武器。
第二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思维依赖于存在的,就是唯物主义。凡是主张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思维不依赖于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某种精神实体,认为这种精神实体先于物质世界,先于人而独立存在。主观唯心主义则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于个人的主观感觉或意识。
三. 哲学的党性和阶级性
哲学的党性是指:任何一种哲学不属于唯物主义,就属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派别是不存在的。
在哲学及其发展的历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之外,还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三大科学发现:细胞的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伟大意义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崭新的世界观第一次公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有着极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使哲学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出现了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改变世界的理论武器。
第三, 唯物历史观的出现,一方面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的统治,使自己成为真正的科学。另一方面,唯物史观同剩余价值学说一起,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自两个方面的动力:一是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新鲜经验以及自然科学发展新成果的概括和总结;二是对敌对思想以及国际工人运动中错误思想的批判和斗争。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疑的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和提高。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指导我们完成民主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万物统一的基础,是世界万物共同的本原或本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事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基础。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的基本形式
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经受了实践和科学发展的考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 它揭示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 它揭示了物质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性,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 它强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性,抓主了世界万物的共同本质。
二. 运动及其基本形式
恩格斯说:“运动,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事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多种多样的物质运动形式之间既是相互区别的,又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原理,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是永恒的、不灭的,因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具体表现在:
第一, 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互相依赖。
第二,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总之,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三. 时间和空间
时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指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
时间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可分割的。时间空间作为物质运动存在的基本形式同物质运动一样,是既不能被创造的也不能被消灭的。因此,时间空间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时间空间的相对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Rank: 2

38#
发表于 2008-10-24 10:24:37 |只看该作者
[em01]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37#
发表于 2008-6-26 21:56:03 |只看该作者
这科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自考路上会朋友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会员

Tracylew

Rank: 4

36#
发表于 2008-6-26 19:42:14 |只看该作者

感谢,正为这个头痛呢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35#
发表于 2008-6-26 14:29:36 |只看该作者
[em01][em02][em03][em04][em05][em06][em07][em08][em09][em10][em11][em12][em13][em14][em15][em16][em17][em18][em19][em20][em21][em22][em23][em24][em25][em26][em27][em28][em29][em30][em31][em32][em33][em34][em35][em36][em37][em38][em39][em40][em41][em42][em43][em44][em45][em46][em47][em48][em49]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34#
发表于 2006-5-28 14:46:24 |只看该作者
谢谢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6-5-20 08:43:33 |只看该作者
昕儿姐,你太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管理员

快乐天使!

Rank: 9Rank: 9Rank: 9

32#
发表于 2006-5-18 12:01:45 |只看该作者
以上内容均转自szikao,希望对大家有帮助![em34]

使用道具 举报

管理员

快乐天使!

Rank: 9Rank: 9Rank: 9

31#
发表于 2006-5-18 12:01:13 |只看该作者

8.5.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

答:(1)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最高标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2)这个标准之所以是根本的、最高的,原因是:第一,这个标准是客观的、科学的。无论什么社会,生产力总是一种既得的力量,它本身是由物质因素所构成的,可以用物质手段对其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进行精确地确定。第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全部社会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不像别的标准,本身还要由其他更基本的原始的因素来加以说明,它本身就是最根本的。

8.6.简述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问题。

答:(1)衡量社会进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除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根本标准以及其他标准以外,还有个价值尺度的问题。价值尺度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从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对社会客体进行选择时所参照的标准。(2)人们对社会进步的观点以及如何确定社会进步的程度、水平,同人在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人们总是用合乎自身需要、对自身有利的某种价值观所确定的价值尺度,去衡量社会是否进步及其程度。(3)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与人之间物质利益的差别和冲突,决定了不同人衡量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尺度、价值取向应同生产力发展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对社会进步作出正确的评价。那种与生产力发展背道而驰的价值取向,反动阶级从其需要、利益等出发而产生的价值尺度,决不可能对社会进步作出正确的评价。

8.7.古代思想家对人和人的本质的认识的成就和缺陷是什么?

答:(1)古代思想家对人和人的本质认识的主要成就:第一,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的能动性,如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第二,意识到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如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第三,初步认识到人与社会的联系,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人天生是政治动物”。中国古代不少思想家探讨了人性的问题,为后人的研究积累了许多有益的资料。(2)主要缺陷:第一,是朴素的、直观的。即他们对人的认识主要是从直接经验中得出的,理性的成分较少。第二,具有猜测性,从根本上说是非科学的,即没有达到对人和人的本质真正科学的认识。

8.8.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人和人的本质的思想的进步性和主要缺陷是什么?

答:(1)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人和人的本质思想的进步性表现在:第一,在人和神的关系上,突出人的地位,反对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绝对权威。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甚至提倡无神论,认为人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环境的产物”。第二,反对封建禁锢和专制主义,提出人有“自由意志”、“人是生而自由的”,自由是人的权利,人是平等的。第三,反对封建禁欲主义,提出人具有满足自己欲望和追求幸福、享乐的本性。所有这一切,对于反抗封建主义,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起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2)这种思想和理论的主要缺陷:第一,他们所讲的人是抽象的,他们所说的人性也是抽象的。就是说,他们脱离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去考察人和人性。第二,由于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所以,不可能真正正确地认识人和人的本质问题。第三,认为人性永恒不变。

8.9.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家对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1)文艺复兴运动是1416世纪在意大利半岛发生的提倡和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思潮。这个运动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提出要关心人的世俗生活,动摇了在当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作舆论的准备。(2)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家对人的主要思想有:第一,他们提出人与动物的不同。突出地表现在人有思想,人是“先思而后行”。第二,他们提出人是自由的,人有“自由意志”。这同宗教神学把人看作上帝的奴仆、没有任何权利和自由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第三,他们提出人具有追求享乐和满足自己欲望的本性,这是直接反抗封建神学所宣扬的禁欲主义的。

8.10.简述启蒙运动思想家关于人的思想。

答:(1)启蒙运动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夕爆发的—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冲破了神学世界观的束缚,用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考察人。(2)启蒙思想家关于人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他们提出“天赋人权”,认为人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从自然中发展来的;人的权利不是神赐的,也不是人给的,而是天赋的。这里讲的“天”就是自然,而不是神。第二,人的权利是人生来就有的,主要包括自由的权利,平等的权利,追求幸福和爱的权利。第三,他们特别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第四,他们认为自由、平等、追求幸福等既然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因而也就是永远不变的,所渭人具有永恒不变的人性。

8.1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人是现实的具体的人?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现实的人、具体的人的观点,是针对资产阶级思想家所鼓吹的一般的人、抽象的人的观点而提出来的。是对他们所主张的抽象的人性论的揭露和批判。(2)所谓现实的人、具体的人,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人不是人头脑中想象的人,而是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个人。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现实的人是非常具体的,我们只要通过对这些物质的前提和条件的考察,通过对他们的活动的考察,就可以认识和理解这些有血有肉的人。(3)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批判了资产阶级思想家抽象的人和人性的观点,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考察和把握人的本质的科学方法。

8.12.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是什么?

答:(1)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在实践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阶级关系是社会属性的重要内容。(2)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存在的基础,如果人的肉体都不存在,还有什么人的社会属性?第二,但从根本上讲,人之所以是人,不在于人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不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品性,从根本上说,不取决于人的机体的状况,而取决于人的社会关系。

8.13.简述人的社会性。

答:(1)人是社会动物,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这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把人同动物根本区别开来的是劳动,而劳动从一开始便是一种社会活动,人正是通过这种活动而产生自己并使自己继续存在。劳动必须在人与人之间结成一定的关系中才能实现,因此,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了社会,就没有人的本质,也就没有人。(2)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人不是想象中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生活于现实社会中的具体的人。社会本身不过是人和人的活动,离开了这些社会也是不存在的,所谓具体的人就是从事活动、进行物质生产的人。(3)人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突出地表现为人的阶级性。第一,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诸多关系中,阶级关系对人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因为阶级关系实际上是经济关系的人格化,而在各种社会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第二,人的阶级性是指每一个人总是隶属于一定的阶级,总是一定经济关系和物质利益的承担者。在阶级社会中,人不是作为纯粹的个人而存在,而是作为某一阶级的成员、一分子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中的。第三,在阶级社会中只有带阶级性的人性,不存在“超阶级”的人性。人性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善恶、自由、平等、公正、追求幸福、正义等,都是人性,所有这一切,在阶级社会中都带有阶级的色彩,在不同阶级那里,其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8.14.简析“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的观点。

答:(1)这是在关于什么是人的本性的讨论中有些人所主张的观点。他们认为,趋向对自己有利的,躲避对自身有害的事物,这是一切人共有的特性。并把这种特性说成是人的本质,提出“人是自己的动物”。(2)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第一,“趋利避害”不唯是人的特性,而且是一切生命物质的特性,是生命物质的本能。人是生命物质最高发展形态,不仅与一般生命物质有原则区别,就是与最发达的高等动物也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把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的“趋利避害”,的本能说成是人的共同本性,就是把人降低到一般生物的水平。第二,把人说成是“自私的动物”,或说自私是人的本性,也是不能成立的。唯物史观认为,“自私”这种观念就全人类来说并非从来就有的;就个人来说不是与生俱来的。在人类社会没有私有财产,私有制度确立之前,人并没有“自私”的观念;只是到了私有制度建立之后,人才逐渐有了“自私”的观念。初生婴儿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但并无自私的意识。如果他后来变得“自私”了,是受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影响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私有制最终要在历史上消失,由它决定的私有观念也将消失。到了那时人便完全摆脱“自私”观念的束缚。可见把“自私”说成是人的本性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8.15.简述个人价值。

答:(1)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价值的享受翥。就是说,人的价值具有二重性,他既是价值的客体,又是价值的主体,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这是在价值关系上人区别于物的根本之点。(2)人的价值的这种二重性具体表现为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人与社会、他人的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个人通过自身和自身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自我价值是个人与社会、他人关系的又一方面,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和他人对个人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个人作为人的存在所应获得的人的尊严;其二,社会所提供的保证个人尊严的物质的精神的条件。

8.16.简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

答:(1)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不可分的。第一,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一个人只有真正作为人的存在,才能担负起社会的责任,才能为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作出奉献。第二,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价值。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为社会、为他人作出奉献时,才能从社会、他人获得自我需要的满足,才能实现自我真正作为人的存在。(2)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也有矛盾的一面。就是说,为社会、他人作奉献同满足自我需要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完全一致的,有时存在明显的、甚至很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求自我价值服从社会价值,在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紧要关头,甚至要做到不惜牺牲自我价值。(3)要反对那种把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简单割裂开来的做法,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只要个人作奉献,不关心个人死活;或只讲个人的满足,不讲对社会作出自己的奉献。

8.17.简述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

答:(1)个人价值实现的主观条件主要是指:第一,个人的机体素质。机体是人的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好的机体,才具有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第二,个人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便为个人价值得到社会承认以及为其实现提供了条件。第三,个人的意志和品质等。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意志坚强、品质优秀的人,无疑会提高个人的价值,而且为其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2)个人价值实现的客观条件包括:第一,个人所处的时代特点。因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需要,而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及实现的具体方向和形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第二,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每个人直接遇到的若干外部条件,这种外部条件是实现个人价值不可缺少的。条件有优劣,优良条件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恶劣条件则不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3)个人价值实现还有个机遇问题。所谓机遇即指个人价值在实现过程中出现的某种偶然性。尽管这种偶然性也是受某种必然性所制约,但对于某个人来说却是一种机遇。主观条件差不多的人,由于机遇不同,结果导致个人价值实现的重大差异。所以,在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抓住机遇。(4)个人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一个脱离社会实践的人,什么价值也实现不了。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最大的社会实践,我们应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实践,在这一伟大实践中贡献自己的才智,从而使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

8.18.什么是人生观的核心?

答:(1)人生观是指生活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依据某种世界观和个人生活体验所形成的对人生的意义、理想、目的、态度等的根本看法和信念。人生观是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个人生活实践的改变也会促使其人生观发生变化。(2)人生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人生意义即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活、生存实践对自我、他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意义及影响。,这种意义和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我们应当追求积极的影响和意义,这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人生意义之所以是人生观的核心,首先,是指它在人生观中的重要地位。一个人人生观正确与否,关键在于是不是有积极、正确的人生意义。其次,人生意义对人生目的、理想、态度起决定作用。人生意义不同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人生理想、目的和态度。

8.19.简述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

答:(1)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一般说来,一个人世界观怎样,他的人生观也就怎样,即一个人用什么样的观点、方法去观察世界,也就会用什么样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人生。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第二,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它对世界观也具有强烈的影响。(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前提是必须有正确世界观作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特别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处理和分析人生观的各种问题。

8.20.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何重要意义?

答:(1)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其基本的、总的趋势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历史过程。(2)认识社会发展总趋势意义非常重大。第一,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历史发展观。任何一种社会不可能一成不变的,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必然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变化、发展是绝对的,不变、稳定是相对的。第二,社会历史的变化是一种上升的前进的运动。要相信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类未来充满信心。第三,要批判历史领域中的“倒退论”和“循环论”。前者把古代加以美化、理想化,主张历史应回到远古的时代,反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这种观点也叫复古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后者认为人类历史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中国历史上的“五德终始”说,就是“循环论”的一种表现。这种观点也是不正确的。二者表现形式不同,实质都是否认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都是不懂得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使用道具 举报

管理员

快乐天使!

Rank: 9Rank: 9Rank: 9

30#
发表于 2006-5-18 12:00:41 |只看该作者

7.16.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作用?

答:正确认识和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本观点和方法:第一,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要正确认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必须深入了解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坚持历史主义原则。第二,在阶级社会里,杰出人物总是一定阶级的代表,他们的历史作用同他们所代表的那个阶级的历史作用是分不开的。因此,对杰出人物的正确认识必须对他们进行阶级分析。第三,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用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对他们的历史作用的认识,必须用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来进行分析。第四,任何杰出人物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也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对他们的分析评价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7.17.简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答:(1)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出发,产生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因此,要相信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反对恩赐观点和包办代替。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人民的利益就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利益,要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要坚信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个人的才能总是有限的,要虚心向群众学习,先当好学生,然后才能当好先生,反对居功自傲、轻视群众的思想和行为。(3)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运用就是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贯穿于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之中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在工作中克敌制胜的法宝。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7.18.怎样理解科学范畴?

答:科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在社会生产以及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科学范畴的理解需要把握两个方面:第一,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从这一角度看,科学是一种社会精神生活现象,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或各个方面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边缘科学、综合科学、横断科学等。第二,科学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科学不仅是知识的理论体系,而且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历史唯物主义既看到科学作为知识的理论体系这一侧面,又看到科学作为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的另一个侧面,把二者统一起来,从而比较完整地揭示出科学的本质。

7.19.为什么说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科学发展的基础?

答: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军事和战争,哲学指导思想,社会整体科研能力以及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等,都制约着科学的发展和运用。但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科学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第一,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二,物质生产为科学研究提供的实验设备和观测手段的水平,决定科学研究的水平;第三,物质生产为发展科学所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第四,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在物质生产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利用新的科技成果,决定着科学技术物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的可能和速度。

7.20.如何理解交往范畴?

答: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一种中介,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交往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生产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相互交换自己的活动,才能进行生产,离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类便无法存在下去。第二,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生产活动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交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第三,交往始于物质生产活动,又不仅仅存在于物质生产活动中,它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总和。第四,人是交往的主体,交往是一种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主体间性是人们理解交往关系的基础。

7.21.简述交往的形式和交往的类型。

答:(1)交往的形式是指交往的方式。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是两种最基本的交往形式。物质交往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中发生的交往,它既是物质生产实践的客观要求,又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产物。精神交往包括思想交往和心理交往。社会意识的传播与交流,生产经验、技能和知识的传播与继承都包括在思想交牲中。心理交往与思想交往交织在一起,这是精神交往的一个特点。物质交往是精神交往的基础,精神交往渗透于物质交往之中。除了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这两种最基本的交往形式外,还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标准,划分出各种不同的交往形式,诸如:经济交往、政治交往;个体交往、群体交往等等。(2)交往的类型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或社会制度中,具有不同性质的交往。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具有各自的交往类型,交往的性质也各不相同。

8.1.什么是社会进步?

答:(1)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合乎规律的前进运动,既包括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社会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文明”一词的本来含义就是指社会的进步和开化。所谓文明社会就是相对于不发达、不开化的野蛮社会而言的。社会文明既包括社会物质方面发展的成果的结晶,又包括社会精神方面发展成果的结晶。社会文明发展的水平越高,社会进步的程度也就越高。(3)社会进步是客观的历史进程,有其自身的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8.2.简述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答:(1)社会发展通常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中特别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偏重于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2)二者的关系。第一,社会进步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当我们从经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意义上去考察社会进步,这时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概念就完全等同了。而且社会发展还为社会的其它方面的进步提供条件和基础。第二,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还有相互区别的一面。前者是指社会整体文明的程度,而后者主要偏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例如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就经济和生产力而言,可以说是非常进步、发展水平最高的社会,但我们都不能说这些国家的社会是当今世界最进步的社会。因为这些国家存在着剥削制度,在精神道德方面不仅不是先进的,甚至在很多方面是腐朽落后的。

8.3.怎样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就是社会进步的过程?

答:(1)社会进步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形态的更替就是重要形式之一,所谓社会形态的更替是指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意义上依次出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即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递进的过程。(2)这个过程之所以是社会进步的过程,是因为:第一,后一种社会形态取代前一种社会形态是社会自身发展中的一次否定,一次质的飞跃。这个过程是社会中新生的、革命的力量和因素推翻了原来旧社会形态中腐朽的、落后的势力和因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和前景,第二,新的社会形态不是将旧社会形态简单地、完全地抛弃,而是批判地继承了原来那个社会形态自产生以来发展的全部积极成果和有益成份用来为发展自身服务。这就必然使新社会形态在总体水平上高于原来的社会形态。

8.4.怎样理解社会进步标准的综合性?

答:(1)社会进步的标准是多方面的、综合的,除了生产力这个最高标准和生产关系的性质以外,一个社会进步的程度还同这个社会的道德风尚、文化水准有相当大的关系。它们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各自都有自己特殊的标准。(2)一方面,要看到社会不同领域进步标准的特殊性,不能用生产力标准简单地取代。另一方面,又不能因强调各自领域标准的特殊性而否认生产力标准,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仍然是衡量其他领域进步与否的最终标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自考论坛导航|湖北自考网论坛   

GMT+8, 2025-1-3 04:49 , Processed in 0.03525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湖北自考网论坛 X2

© 2001-2017 湖北自考论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