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湖北自考网论坛-湖北自考论坛|湖北自考网|湖北最大自学考试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duangjia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考公共课秘诀?! [复制链接]

Rank: 9Rank: 9Rank: 9

11#
发表于 2005-12-13 11:22:47 |只看该作者
5.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C)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集体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必须占50%以上 E.在全国所有的地区和产业中,公有资产都必须占优势
5.2、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有多种实现形式,可以采用(ABCDE)A.合作制B.股份制C.股份合作制D.承包制E.租赁制

5.3、我国目前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采取的形式主要有(ABCE)A.股份制企业B.中外合资企业C.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及企业集团D.个人业主制企业E.中外合作企业

5.4、股份制作为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它(BCDE) A.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唯一选择 B.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C.有利于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 D.有利于企业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机制 E.可以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5、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ABCE) A.产权明晰 B.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 D.决策民主 E.管理科学

5.6、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ABCD)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港澳台投资经济 D.外资经济 E.中外合资经济

5.7、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三个的阶段中,推行的主要改革措施是(CDE) A.第一阶段,采取承包经营责任制 B.第二阶段,实行放权让利 C.第三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第一阶段,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 E.第二阶段,两步利改税

5.8、为搞活国有企业,应当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ABDE)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抓大放小,进行战略性改组 C.明晰产权,实行私有化 D.把改革、改组和改造与加强管理相结合起来 E.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

6.1、计划机制的特点是(BD)A.微观性 B.宏观性C.自发性 D.事前性E.事后性

6.2、市场机制的特点是(AE)A.微观性 B.宏观性C.自发性 D.事前性E.事后性

6.3、"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这个论断说明(ABDE)A.市场经济只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B.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C.社会主义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资本主义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D.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E.计划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

6.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ACDE) A.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具体事务 B.计划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发挥辅助性调节作用 C.市场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相结合 D.市场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 E.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

6.5、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有(ABCD) A.经济关系市场化 B.企业行为自主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营管理法制化 E.保障制度个人化

6.6、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特征是(ABCDE) A.自负盈亏 B.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C.自主经营 D.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 E.依法纳税

6.7、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具有(ABCDE)A.统一性 B.开放性C.竞争性 D.公开性E.有序性

6.8、以下属于市场失灵现象的有(ACD)A.垄断的形成和对产业的控制B.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失误C.公共产品的生产D.收入差距过分悬殊E.地方保护主义

7.1、按劳分配的含义包括(ABCE) A.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 B.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C.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D.劳动者应该获得他所创造的一切劳动成果 E.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

7.2、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在于(ABDE) A.社会主义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B.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没有达到充分发达的程度 C.按劳分配是最公平的一种分配制度 D.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旧的社会分工 E.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7.3、以下属于按劳分配的有(AC) A.国有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 B.国有股份制企业里劳动者个人通过投资入股获得的报酬 C.乡镇企业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 D.个体户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获得劳动报酬 E.科技工作者凭借其知识产权获得的报酬

7.4、生产要素分配包括(ABCDE) A.资产收益 B.资本收入 C.信息收入 D.科技收入 E.房地产收入

7.5、我国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是(ABDE) A.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由于生产要素创造价值 D.发展生产要素市场的需要 E.有利于充分合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

7.6、规范收入分配,缩小个人收入差距的主要措施有(ABCDE) A.保护合法收入 B.取缔非法收入 C.整顿不合理收入 D.调节过高收入E.保证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需要

7.7、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包含(ABDE)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商业保险D.社会福利E.社会优抚

7.8、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ACDE)A.社会稳定功能B.共同富裕功能C.市场运行保障功能D.劳动力再生产功能E.经济调节功能


今天你自考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12#
发表于 2005-12-13 11:23:04 |只看该作者
8.1、民主政治是:(ADE)A.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B.资本主义的虚假的东西C.指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E.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8.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建立的原则是(ABE)A.一切权利属于人民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D.直接选举 E.民主集中制

8.3、我国的多党合作制是(BE) A.多党制B.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合作C.在现阶段暂时性的合作D.一党制 E.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含(ABCD)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共产党一党执政制

8.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它们的(ABDE) A.领导力量一样 B.阶级基础一样 C.实现形式一样 D.本质内容一样 E.承担的历史任务一样

8.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AB)A.最高权力机关B.最高立法机关C.最高司法机关D.最高监察机关E.最高行政机关

8.7、中国政治协商会议是(CDE)A.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B.国家的权力机关C.爱国统一战线组织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 E.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8.8、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ABCDE)A.发展民主B.加强法制C.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D.完善民主监督制度E.维护安定团结

9.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ABCDE)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C.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D.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E.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2、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ABC) A.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B.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 C.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在全民范围倡导共产主义道德E.制止干部队伍中的消极腐败现象,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9.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是(ABE)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B.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C.改革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文明建设D.改革政治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精神文明建设E.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

9.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共同点是(ABCD)A.指导思想上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B.内容基本互相涵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两个方面,而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个包括教育和科学在内的内容广泛的概念C.目的与功能:两者都以人为对象,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D.产生根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反映E.文化相对于经济和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

9.5、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素质包括(ABD)A.思想道德修养B.科学教育水平C.人道主义观念D.民主法制观念E.天赋人权观念

9.6、今后十五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ABC)A.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坚定信念B.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要求的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环境为主要标志的城市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C.在全社会范围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D.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E.在全社会树立共产主义思想、普及共产主义道德

9.7、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ABCDE)A.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B.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D.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声誉、尊严、团结和利益 E.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9.8、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涵是(ABCD) 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E.移植西方文化

9.9、邓小平提出"两手抓"方针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B.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C.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D.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E.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农业

10.1、我国外交政策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是指(ACE)A.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B.天赋人权高于一切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闭关自守地处理一切事务的最高权力E.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

10.2、我国经济特区的窗口作用,主要表现为(ABCD)A.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窗口B.引进和传播先进管理经验的窗口C.获得知识和传播信息的窗口D.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E.对外援助的窗口

10.3、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A.对外贸易B.对外技术交流C.利用外国资金D.承包国外工程和劳务合作E.国际旅游业

10.4、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在于(ABCD)A.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B.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C.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D.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内在要求E.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需要

10.5、利用国外资金应当遵循的原则是(ABCDE) A.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拒绝一切不平等的附加条件 B.利用规模要适度,量力而行 C.要同偿还能力、消化能力相适应 D.外资利用要保证重点建设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E.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

10.6、发展对外贸易的具体作用是(ABCDE) A.协调再生产的比例关系,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B.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C.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国内就业机会 D.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E.活跃国内市场,改善人民生活

10.7、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核心是(ABC) A.发展问题 B.南北问题 C.经济问题 D.和平问题 E.东西问题

10.8、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ABC) A.全方位 B.少环节 C.多形式D.多层次E.宽领域

10.9、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论依据是(ABC)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C.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D.全球经济一体化E.科学技术无国界

今天你自考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13#
发表于 2005-12-13 11:23:37 |只看该作者
11.1、"一国两制"的方针和政策是(ABCE)A."一国两制"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C.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D.保持港、台、澳行使外交和国防权E.保持港、台、澳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11.2、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BDE)A.独立的外交权B.行政管理权C.独立的防务权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E.立法权

11.3、"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点是(ABCD)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B.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C.高度自治D.50年不变E.完全自治

11.4、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香港所依据的三个旧条约是(ABC) A.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 B.1860午10月24日,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缔结的中英《北京条约》 C.1898年6月9日,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D.1887年12月签订的《北京条约》E.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11.5、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向世人宣布(ABC)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中国政府根据宪法第3l条的规定,在香港设立直辖于中央政府的特别行政区 C.保持香港现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D.英国"以主权换治权" E."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1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ACD)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 D.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E.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12.2、在当今世界许多地区民族冲突迭起的情况下,我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因为我国(ACE)A.消灭了民族压迫B.消除了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C.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完全消除了民族矛盾的根源E.形成了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

12.3、新时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人民军队的总要求是(ABCDE)A.政治合格B.军事过硬E.作风优良D.纪律严明E.保障有力

12.4、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是(ABCD)A.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开拓者B.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C.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造者D.知识创新、人才开发的主力军E.在生产第一线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者

12.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ABCD)A.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B.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D.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基本的主力军E.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市场的主体

12.6、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理论依据是(ABC)A.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原理C.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原理D.领导的意志决定一切的独断主义E.凡事群众说了算的尾巴主义

12.7、加强党的建设包括以下内容(BCDE) A.加强党的法制建设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D.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E.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12.8、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三讲"。这是指(BDE)A.讲团结B.讲政治C.讲干劲D.讲学习E.讲正气


今天你自考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14#
发表于 2005-12-13 11:24:00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思想概论考核要点与重点解答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历史地位
本章重要考核点
1.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涵义。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特点。
4.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5.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特点。
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的评价。
7.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8.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本章重点问题解答
1.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涵义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2.试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3)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4)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人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3.试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开始萌芽、初步形成、走向成熟、继续发展和曲折发展等多个阶段。
(1)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等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2)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提出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3)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写了大量著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
(4)在解放战争和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毛泽东思想在军事原则、战略策略和政策、国家政权理论、革命转变理论等方面,均有新的重大发展。
(5)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中,毛泽东等在工作重心转移、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中国工业化道路、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执政党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观点,特别是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但毛泽东晚年也有失误,毛泽东思想在曲折中得到发展。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4.简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中,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主要是: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5.试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它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即: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④关于政策和策略;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⑥关于党的建设。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3)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具有科学性、独创性、完整性等特点。
6.论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
(3)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5)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总之,毛泽东思想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而长远的理沦指导作用。
7.如何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这个科学态度,就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2)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
(3)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8.为什么必须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则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主要指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和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等“左”倾错误理论观点。这些错误理论观点严重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明显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因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不应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9.怎样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认识成果。虽然,它们创立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于不同的时代,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尽相同,但从本质上来看,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是统一的科学体系。
第一,在基本立场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则立场,就是集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在基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
第三,在思想方法上是一致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思想方法。这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总之,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0.简述毛泽东一生所做的两件大事。
(1)毛泽东的一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做了许多事。他的前半生探索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在领导党和各族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斗争中,敢于和能够抵制党内的教条主义以及从国际来的错误影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找到并坚持唯一能使中国革命胜利的新道路,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达到了完全的胜利,这是一件大事。
(2)毛泽东的后半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道路。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毛泽东所采取的方针和政策是具有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的,但就所要达到的目标和结构模式来说,从根本上说是照搬苏联模式的。在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毛泽东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标志着试图摆脱苏联模式,克服学习苏联中的教条主义,开始从中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形成适合自己情况的社会主义观念,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种探索后来走人歧途,造成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没有能够达到应该达到的目的。但是毛泽东是这种探索的开创者。正是因为有这种探索,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既纠正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又继承了毛泽东的正确的基本思想,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又一件大事。
11.试述20世纪为振兴中华,领导中华民族奋起斗争的三个领袖人物及其历史作用。
(1)20世纪是中华民族历史发生伟大转变的世纪。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孙中山是在中华民族衰落到谷底的19世纪末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的。1894年,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发出“振兴中华”的号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孙中山的伟业:一是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这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二是指出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斗争。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3)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毛泽东是在辛亥革命十年之后,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之一,走上中国政治舞台的。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寻找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所作的创造性势力,直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才被承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逐步形成,走向成熟。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继辛亥革命以后20世纪中国的又一次更伟大的历史变革。毛泽东因而成为全中国人民公认的领袖,毛泽东思想成为全中国人民共同的指导思想。建国以后又取得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胜利,新中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然而,后来又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和失误,造成了对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认识上的极度混乱和困惑。
(4)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邓小平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走到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上来的。邓小平把握开创新局面的关键,重新确立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正确总结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并领导和主持制定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而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了新的更伟大的革命。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5)在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领袖人物的领导下,20世纪成为中华民族奋起斗争、走向振兴的世纪。

第二章 近代中国社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本章重要考核点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4.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5.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6.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8.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领导、动力、性质和前途。
11.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本章重点问题解答
1.简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1)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2)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加快了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3)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
(4)1900年的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2.试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上中国地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备了各方面的条件: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2)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3)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长起来,他们开始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外部条件主要是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个方面给予帮助,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4.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5.简述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
(1)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初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指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使之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可超越的一个阶段。
(2)中共二大在全国人民面前破天荒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八十多年没有弄清楚的革命对象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6.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集中表述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①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②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③封建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④官僚资本主义也是革命的对象之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①无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②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①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员可靠的同盟军;②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可靠的同盟者;③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不是一般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它与社会主义相联系,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7.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本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今天你自考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15#
发表于 2005-12-13 11:26:20 |只看该作者

8.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及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的历史教训。
(1)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2)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3)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党内曾流行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二是王明的“毕其功于一役”。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4)毛泽东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思想,正是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9.试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1)毛泽东在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同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作为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3)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4)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5)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轮廓。将引导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最经走向社会主义。

第三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本章重要考核点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2.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3.八七会议的历史功绩。
4.《反对本本主义》的基本内容。
5.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6.新民主主义革命土改总路线。
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8.中国革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9.人民军队的建设和人民战争路线。
10.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进攻的军事原则。
11.“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本章重点问题解答
1.简述“八七会议”的历史功绩。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八七会议为党指明了革命斗争新的出路。

(2)毛泽东从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出发,面对庞大的反革命武装,强调中国革命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3)毛泽东还进一步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3.为什么说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2)农民——这是中国军队的来源。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绝大部分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3)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游击战争。
4.简述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良好的群众基础。
(3)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5.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客和伟大意义。
(1)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国民革命失败后,在革命实践中冲破了教条主义“城市中心”的模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决定放弃进攻城市、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的新起点。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系统地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928年到1930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基本上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毛泽东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农村为工作重心,以根据地为依托,以政权为杠杆,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从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发展成为完备的理论形态,成为全党的共识。
到1949年解放战争的胜利,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彻底实现,说明这一理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①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②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③这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
④这条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及其实现,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6.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阐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1)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2)农民是中国的基本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3)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在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革命政权中的重大作用。7.简述土地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
(1)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土地分配办法: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2)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强调土改中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原则: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必须坚定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后来,毛泽东又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土改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解放初期,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8.人民军队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无产阶级的军队,必须服从无产阶级的意志。
(2)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使军队不断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无产阶级革命性。
(3)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使军队忠实地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首先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军的指导思想,教育全军,保证党在思想上的领导。其次,依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的正确,以及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保证党在政治上的领导。第三,在军队中建立和健全各级党的组织,把支部建在连上,班排建立小组,保证党在组织上领导。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并实现党指挥枪。
9.简述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官兵一致的原则。
(2)军民一致的原则。
(3)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
10.简述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
(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方针。
(2)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3)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
(4)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

第四章 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思想
本章重要考核点
1.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2.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3.各个历史阶段革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任务。
4.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5.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与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必要性。
7.人民政协是中国统一战线的最好组织形式。
8.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本章重点问题解答
1.试述建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较少,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中国的无产阶级能否领导革命到达胜利,关键在于能否团结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能否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等中间阶级、阶层的关系,并在一定的形式下同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2)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复杂,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深重灾难之中。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占了全国人口的多数,革命要求强烈,是统一战线的主要力量;民族资产阶级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但又缺乏革命的彻底性,是统一战线中的中间派;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中某一个集团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也可能成为统一战线中的暂时的同盟者。
因此,在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2.试述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国民革命联合战线。1924年1月,改组后的国民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内部,由于共产党犯了右的错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导致了统一战线的破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基本上是由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35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正式确定,促成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了一整套正确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坚持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基本的政治条件。
3.简述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原则。
(1)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2)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
(3)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4.简速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1)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2)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3)在同资产阶级联盟中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5.为什么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
首先,这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革命,是新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上述革命所需要的,自然只能是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
其次,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近现代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就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把全体劳动者和一切爱国者团结在自己周围,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为实现革命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
第三,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发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地位。
实现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基本条件是:①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作为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②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斗争水平;③率领同盟者进行坚决的对敌斗争并取得胜利;④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⑤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6.为什么说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工农联盟在统一战线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
(1)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
(2)农民阶级具有迫切的革命要求,“是最大的革命民主派”;
(3)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土地革命,农民无疑是主力军;
(4)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就无法进行。
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的主要条件,一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二是对农民进行教育引导。
7.阐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与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必要性。(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应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1)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如果党不在一定时期中同资产阶级联合,党就不能前进,革命就不能发展;如果党不在联合资产阶级时又同它进行坚决的、严肃的“和平”斗争,党就会瓦解,革命就会失败;如果党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不进行坚决的、严肃的武装斗争,党也会瓦解,革命也会失败。总之,党的正确方针,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
(2)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同他们结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对他们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保持警惕,并进行必要的斗争。在一部分大资产阶级推行两面政策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也应与其建立一定程度上的暂时的联盟,同时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顽固势力作斗争时,必须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今天你自考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12-13 11:27:32 |只看该作者
8.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毛泽东首倡、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是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政策。
(2)中国共产党认为:①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都应对其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②共产党在加强自我批评和依靠群众监督来改正缺点错误的同时,也应善于从民主党派的监督批评中得到帮助,这就必须实行互相监督。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既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合作历史经验的生动概括和总结,又是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事的一贯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合乎逻辑的发展。
9.简述人民政协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这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等代表参加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
(2)人民政协作为包括全国各民族、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的统一战线的最高组织形式,其主要特点是:首先,广泛的代表性。其次,存在时间的长期性。
(3)正是因为人民政协具有上述广泛的代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以它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这就是最广泛地联系、团结各方面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实行民主监督,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发挥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第五章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与人民民主政治建设
本章重要考核点
1.抗战胜利后国内各主要政治派别的建国主张。
2.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3.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
4.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6.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8.阐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和任务。
本章重点问题解答
1.简述抗战胜利后各主要政治派别的建国主张。
(1)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卖国的方针,要在战后恢复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
(2)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主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3)中间党派提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口号,希望实现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
2.简述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形成的标志。
(1)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阐明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历史必然性,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2)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
(3)这篇著名文章的发表,标志寿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已经完全形成。
3.阐述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产物。
(1)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2)一方面,中国特殊的国情和革命的历史决定了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爱国人士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政权。
(3)另一方面,近代以来,中国资产阶级一再发动的改良运动、革命运动和第三条道路运动屡遭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4.阐述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辨证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民主和专政这二者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紧密结合而不可分割的。
首先,民主与专政有各自不同的对象和方法,二者是不能混淆的。民主的对象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专政的对象只是占人口极少的被推翻的反动阶级。人民民主专政有两种方法,对敌人来说,是专政的方法、强迫的方法;对人民来说,是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其次,民主和专政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对人民实行民主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需要,对敌人实行专政也是对人民实行民主的需要。
第三,历史经验证明,离开了人民民主,就不能巩固对敌人的专政;离开了对敌人的专政,就保证不了人民民主。二者决不能割裂或有所偏废,更不应互相排斥和互相代替,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5.怎样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国情出发,创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具有中国的特色。其主要特点是:
(1)它衔接两个革命阶段。
(2)它扩大人民民主范围。
(3)它概念表述准确表明。
总之,它不仅更直接、更清楚地表述了我们国家的阶级状况和民主性质,而且它容易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并理解我们国家的政权的性质、内容和职能,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防止误解和片面性,比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提法更符合中国的实际。
6.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什么?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总结长期革命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和优点。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能够充分发扬最广泛的人民民主,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证国家权力的统一,又使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既能保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又能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实现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采取协商和表决结合的原则,有利于保证国家重大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8.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
(1)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
(2)有利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有利于维护社会的长期稳定。
(4)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有利于“一国两制”的进展,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9.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何在?
(1)有助于少数民族在与汉族形成平等的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当家作主。
(2)有助于民族自治地方调动本民族的积极性,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本章重要考核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2.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创造了条件。
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4.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5.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6.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8.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及其伟大意义。
本章重点问题解答
1.简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渡性质的社会。(2)特点:①在经济上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②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③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其基本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3.为什么说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根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借鉴苏联的经验,在认真总结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符合中国客现实际,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
(1)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
(3)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总之,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具有现实依据的,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的,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4.简述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理论。
(1)提出了“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观点,阐述了在中国先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
(2)分析了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条件和可能性。
(3)提出了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
5.试述农业合作化的成功经验及其重要意义。
(1)成功经验主要有:
①在土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②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习惯,采取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引导农民走上集体化的道路。
③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12-13 11:28:20 |只看该作者
(2)重要意义:
农业合作化的实现,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资金,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简述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成功经验。
(1)党和政府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具体改造过程中从供销合作社入手,逐步发展到生产合作社的道路。
(2)采取耐心的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办法,提高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觉悟,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
(3)规定手工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方针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特别强调为农业生产服务。
7.试述我国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可能性。
(1)马克思、思格斯、列宁关于和平赎买的设想,为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资本家私有制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中国是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全国解放后,让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和发展,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此外,新中国建立初期,资本主义企业还可以维持和吸收一部分职工就业,对解决社会劳动就业也有很大好处。同时,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有长期合作的联盟。
(3)但是,因为追求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民族资本主义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
(4)中国共产党为此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资方人员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5)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通过和平赎买的办法,逐步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产阶级的和平改造。
8.试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和历史意义。
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能进行得比较顺利,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赎买之路。总结历史,可以得出以下经验:
第一,严格区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
第二,创造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逐步把资本家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但是,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偏差,这主要是在后期要求过急,速度过快,工作过粗,把大量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和小业主错定为资本家,混淆了劳动者与剥削者的界限;合营后改组、合并过急,使产品单调,质量下降,商业网点撤消过多,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安排也有不当之处,使他们不能发挥所长为社会主义服务。
伟大的历史意义:①标志着我国已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②实现了马克思、思格斯、列宁提出但没有做到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
9.试述一五计划的主要经验教训。
(1)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对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实事求是,稳步前进,既反保守又反冒进,保持工农业发展的综合平衡。要加强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使经济建设的计划建立在积极可靠的基础上。
(3)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关系,贯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照顾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要充分地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在搞好综合平衡条件下,要保证重点建设,以重点为中心,带动和促进整个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5)增加生产,厉行节约,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办法和经验。
10.简述社会改造胜利完成的深远历史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党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本章重要考核点
1.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2.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过程。
4.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方针。
5.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依据。
6.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7.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意义。
8.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局限。
本章重点问题解答
1.拭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过程。
(1)1955年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率先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3)1956年9月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并制定了党在经济、政治、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4)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5)随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日趋严重,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走上歧途,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曲折。
2.简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方针和理论依据。
(1)基本方针: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②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立足点。
(2)理论依据: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学说。
3.简述《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
(1)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2)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的经验,论述了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3)《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学习别国长处,借鉴别国经验,走自己的路,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4.简述《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
(1)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讲话,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取得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2)讲话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之间存在着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一般不表现为对抗的性质,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
(3)讲话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思想,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社会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前者需要用专政的方法,后者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讲话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4)这些理论和政策的提出,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成果,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5.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1)经济建设方针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①关于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②关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③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④关于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思考。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
①关于扩大民主,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②关于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中国法制的思想;③关于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标准。
(3)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方针、原则
①关于“向科学进军”;②关于教育方针;③关于知识分子工作;④关于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6.试述邓小平理论与建国以来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早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际,就已经觉察到按照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弊端和不足。以《论十大关系》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长期、曲折的探索,其间既有成功的经验,更有失败的教训,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思想财富。
(2)邓小平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没有采取简单肯定或者简单否定的态度,而是进行了科学的总结、辩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和创新。具体来说:
第一,继承了毛泽东的正确思想,使之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或者重要组成部分。如中国走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正确处理农轻重三者关系的思想,调动中央和地方两种积极性的思想,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思想等。
第二,纠正了毛泽东的错误观点,特别是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制订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种纠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契机。
第三,在继承和纠正的基础上,进行了开拓和创新。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过程中的合理部分、精辟思想和正确设想,受到它在广度、深度、确定程度和完备程度的历史局限性,并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实践有了新的发展。二是根据国内外的新情况,在解决新问题中有新的开拓和创新。立足全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充满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新思想、新观点,充满了理论上的创造性,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关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关于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关于台阶式发展战略,关于中国要警惕右倾主要是防止“左”等理论观点,这些都是邓小平理论的新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7.试述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局限。
(1)这一探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这一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三,这一探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这种探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局限。
第一,这一探索从总体上说,还没有摆脱苏联模式。
第二,探索中所取得的一些正确的理论成果,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有的还出现了严重背离。
第三,这一探索中存在着的错误倾向逐步发展,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这样长时间的全局性的“左”倾错误的发生。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理论
本章重要考核点
1.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2.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和特殊困难。
3.党的自身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
4.毛泽东等关于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若干思想。
本章重点问题解答
l.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和特殊困难?
(1)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第一,党的建设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
第二,党的建设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
第三,党的建设有一个完整的建党学说。
(2)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主要是:
第一,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第二,党的理论准备不足。
第三,封建主义的影响比较严重。
2.怎样认识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第一,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基础。
第二,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要帮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更要在思想上入党,以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
第三,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把坚持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作为中心环节。
第四,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教育。二是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
第五,加强党员的党德修养,是搞好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
第六,整风运动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好形式。
3.毛泽东等关于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第一,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武装全党。
第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第三,接受党内和党外的双重监督。
第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
第五,努力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18#
发表于 2005-12-13 11:58:47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思想概论冲刺笔记
一、单选《共产党人发刊词》第一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思想原则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最早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六届六中全会
《论十大关系》——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借鉴苏联,走自己的路”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阐述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
《将革命进行到底》——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
《改造我们的学习》——“实事求是”解释
《民众大联合》——刊登于《湘江评论》
《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著作
《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
《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
《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和平、民主、团结

中共二大——党初步提出统一战线方针
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
中共三大——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中共四大——提出物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
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大——对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加以概括
中共七大——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全面概括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国家
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中共八大提出的国内主要矛盾——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的矛盾
中共八大——董必武——健全法律制度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首次提出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
党“六大”——莫斯科
八七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枪杆子出政权
八七会议——汉口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为过渡时期总任务
第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6方面
第一节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第一次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
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党中央领导是正确的
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共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共党革命建设的根本立足点
思想建设——共党(自身)各方面建设的基础
掌握思想教育——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既要弄清思想,有要团结同志——党内斗争的目的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
党的建设要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
从思想上建设党——毛泽东关于党建设理论的核心内容中最主要的特点
毛泽东——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
1951年10月——解放全国
1928年10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
1947年——毛泽东提出十大军事原则
1950年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6年毛泽东提出文化工作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42年延安整风——反对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南昌起义——共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南昌起义——打响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
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建设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目标——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的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核心——无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
新民主统一战线的主体——劳动者联盟
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过渡性的经济
新民主主义文化中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今天你自考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19#
发表于 2005-12-13 11:58:58 |只看该作者
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党指挥枪
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思想的核心——积极防御的思想
第一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新三民主义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战争初期,党内出现错误倾向——王明新投降主义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途径方法——社会主义制度本身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所有制状况——基本单一的所有制
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
马克思广泛传播——五四运动后
我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薄弱,首先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重工业优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把握整体性
毛泽东思想的建国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
没有毛泽东,还要摸索很长时间——邓小平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封建地主阶级
近代中国沦为半半的原因——帝国主义的侵列
“工农武装割据”中心内容——土地革命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人民政协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
同资产阶级联盟的方针——又联合又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党在政权上的基本主张——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权
最早提出全行业公私合营申请的城市——北京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951~1952“五反”运动的开展领域——私营工商业
建国后,对富农的政策——保存富农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特征——公有制
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五四运动前革命失败的原因——没有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指导
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外国资本在华开办的企业
敌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减租减息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邓子恢
农业生产责任制——邓子恢
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中国工人阶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中
标志中国半半形成——辛丑条约
标志中国半半起点——南京条约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推翻——官僚资本主义——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纲领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土地革命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政权——工农共和国
建国初,现代化工业——10%
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
毛泽东思想开始成熟于——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抗日战争时期
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根本保证是——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
党思想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作为中心环节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群众路线在组织建设上的反映”——刘少奇
既联合又斗争——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60年代,“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周恩来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邓小平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左右江根据地
成分最复杂的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在文革中提出的正确理论——三个世界的划分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对农民的领导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建立巩固工农联盟
左倾——对待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
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

二、简答

毛泽东思想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就是对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因而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2、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主要表现在:他们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各方面经验所做的系统的总结,或者补充、丰富、发展了毛泽东论著中的许多观点,或者与毛泽东的某些观点交相辉映;此外,党中央集体总结革命经验、提出重大理论原则、制定重要政策,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文件和文献,也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是什么?
1、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失败,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中国革命呼唤新的领导阶级。这是转变的历史条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是转变的经济条件。
3、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这是转变的政治条件。
4、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这是转变的思想条件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应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和新民主主义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什么?
1、1947年12月,在中共中央“十一月会议”上,毛泽东强调指出,在土地改革中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二是必须坚定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2、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路线、政策的制定,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从人力和物力上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为什么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1、革命政党和革命群众的实践,是同一定的政策相联系着。一个革命政党的任何行动都离不开政策,都是在为实行某种政策而斗争着。
2、党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利益和群众利益的体现。政策与策略正确与否,关系着党能否广泛而有效地团结最大多数人民群众,为实现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3、政策和策略是贯彻党的路线和完成党的战略任务的保证。政策和策略是为路线和战略任务服务的工具和手段。一个革命政党必须制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总路线、总任务和总政策,而如果不相应地制定出具体的政策和策略,革命的目标也是不能达到的。
4、政策和策略关系着革命政党能否统一全党的意志,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的力量。为了有准备地防止和纠正革命政党内部“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就必须时刻注意以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教育党员和干部,保持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保持革命队伍的坚强有力和步调一致。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内容?
1、人民民主专政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另一方面是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二者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就是要保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享有各项自由和民主权利。对敌人实行专政,就是对内镇压极少数敌对分子的反抗,对外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颠覆
2、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只有在人民内部对绝大多数人民实行充分的民主,才能对极少数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也只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强有力的专政,才能够充分保障绝大多数人民的民主权利。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1、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正确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中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理论,从中国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步骤和方法,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改造之路。
2、主要经验是:
第一,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民族资本采用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避免了暴力与流血冲突,从而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第二,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坚持了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逐步把他们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毛泽东提出的,我国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的是非标准是什么?
毛泽东提出的标准有六条:
1、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2、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3、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
4、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
5、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
6、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
毛泽东强调,这6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

简述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经验?
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有:
1、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首先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无产阶级要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要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要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要率领同盟者进行坚决的对敌斗争并取得胜利,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同时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今天你自考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9Rank: 9Rank: 9

20#
发表于 2005-12-13 11:59:07 |只看该作者

2、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工农联盟在统一战线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阶级是最大的革命民主派,农民是土地革命的主力军,革命战争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也无法进行。要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必须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同时对农民进行教育引导。
3、在同资产阶级联盟中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意义重大。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同他们结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对他们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进行必要的斗争。在大资产阶级推行两面政策时,也应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与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是什么?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与顽固派斗争的策略原则是:有理、有利、有节
2、有理,就是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体现了斗争的防御性;有利,就是胜利原则,不斗则已,斗则必胜,不打无计划无选择无准备无把握之仗,这体现了斗争的局部性;有节,就是休战原则,斗争必须要有节制,不可无止境地斗下去,要适可而止?,以免完全破裂统一战线,这体现了斗争的暂时性。
3、“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三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是党的统一战线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具体环境中的灵活运用

简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局限性?
第一,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同时,这一总路线,也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三大改造的实践中也可以发现,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上仍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以及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原来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缺乏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总想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全部转变为.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就孕育着“求纯”的倾向,不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体和基础,工业化道路是现代化建设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开始的。
(2)第一,毛泽东鉴于苏联在发展经济中的经验教训和我国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第二,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论述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又把这三者关系上升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认识。第三,毛泽东认为,由于我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以工业为主导,把重工业作为我国建设的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必要和必需的;同时,必须充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尤其更重视农业的基础作用。因为只有农业发展了,才能为工业提供粮食、原料、市场和积累资金,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轻工业和重工业。第四,毛泽东提出,要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在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重工业;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要将过去那种以重、轻、农为序安排国民经济的做法,改为以农、轻、重为序。

简述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基本点?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建党理论,其基本点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培养党的优良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尤为重视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问题。他特别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全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接受党内和党外的双重监督;努力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存在,而且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着颇大的作用,但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1、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中,总结了井冈山和各地的斗争经验,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2、毛泽东指出:
第一,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此形成的中国的特殊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备的客观条件。
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客观条件。
第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民主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人民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另一个是劳动人民与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工人阶级同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还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2、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要正确地领导革命统一战线,就必须正确地处理两个联盟的关系。这就是
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
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三,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中的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是紧密结合而不可分割的
2、民主与专政有各自不同的对象和方法,二者不能混淆。在国家内部,民主的对象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他们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是国家的主人;而专政的对象只是占人口极少数的敌人。
3、民主与专政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只有在人民内部对绝大多数人民实行充分的民主,才能对极少数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也只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强有力的专政,才能够充分保障绝大多数人民的民主权利。二者决不能割裂或有所偏废,更不应互相排斥和互相代替,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
(1)中国革命的对象除了本国封建势力以外,还有与其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这就是说,中国民主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中国革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胜利,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阶级。
(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领导,具体原因是:
第一,这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的;
第二,这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取得胜利;
第三,这是由于在俄国—卜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已经迅速成长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能够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

中共八七会议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1)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
(2)八七会议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第一,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指出它一味妥协退让,没有想着武装工农的必要,没有想着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不能提出革命的行动纲领来解决土地问题。
第二,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总之,八七会议为党指明了革命斗争新的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无产阶级怎样才能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第一,要制定统一战线正确的政治纲领。作为全国.人民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党在政治上对统一战线的领导,重要的是依靠自己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第二,要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在政治上把同盟者尽可能提高到当前革命纲领的水平。
第三,要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第四,要在教育提高同盟者的同时,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第五,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思想的统一性,纪律的严肃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今天你自考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自考论坛导航|湖北自考网论坛   

GMT+8, 2024-11-14 14:50 , Processed in 0.03834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湖北自考网论坛 X2

© 2001-2017 湖北自考论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