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及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的历史教训。 (1)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2)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3)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党内曾流行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二是王明的“毕其功于一役”。这两种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4)毛泽东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思想,正是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9.试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1)毛泽东在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同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作为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2)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3)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4)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5)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轮廓。将引导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最经走向社会主义。 第三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本章重要考核点 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2.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3.八七会议的历史功绩。 4.《反对本本主义》的基本内容。 5.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6.新民主主义革命土改总路线。 7.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8.中国革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9.人民军队的建设和人民战争路线。 10.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进攻的军事原则。 11.“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本章重点问题解答 1.简述“八七会议”的历史功绩。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八七会议为党指明了革命斗争新的出路。
(2)毛泽东从中国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出发,面对庞大的反革命武装,强调中国革命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3)毛泽东还进一步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3.为什么说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1)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2)农民——这是中国军队的来源。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绝大部分是穿着军装的农民。 (3)中国革命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主要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农民游击战争。 4.简述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良好的群众基础。 (3)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 (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5)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5.试述中国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客和伟大意义。 (1)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国民革命失败后,在革命实践中冲破了教条主义“城市中心”的模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决定放弃进攻城市、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的新起点。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系统地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928年到1930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基本上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毛泽东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农村为工作重心,以根据地为依托,以政权为杠杆,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从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发展成为完备的理论形态,成为全党的共识。 到1949年解放战争的胜利,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彻底实现,说明这一理论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①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②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③这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 ④这条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及其实现,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6.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阐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1)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2)农民是中国的基本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3)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在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革命政权中的重大作用。7.简述土地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 (1)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土地分配办法: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以乡为单位,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2)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3)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强调土改中必须注意两个基本原则:必须满足贫雇农的要求;必须坚定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后来,毛泽东又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土改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解放初期,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8.人民军队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无产阶级的军队,必须服从无产阶级的意志。 (2)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使军队不断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保持无产阶级革命性。 (3)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使军队忠实地贯彻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首先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军的指导思想,教育全军,保证党在思想上的领导。其次,依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的正确,以及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保证党在政治上的领导。第三,在军队中建立和健全各级党的组织,把支部建在连上,班排建立小组,保证党在组织上领导。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并实现党指挥枪。 9.简述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官兵一致的原则。 (2)军民一致的原则。 (3)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的原则。 10.简述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 (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方针。 (2)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3)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方法。 (4)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 第四章 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思想 本章重要考核点 1.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2.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 3.各个历史阶段革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任务。 4.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5.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与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必要性。 7.人民政协是中国统一战线的最好组织形式。 8.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本章重点问题解答 1.试述建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 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较少,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中国的无产阶级能否领导革命到达胜利,关键在于能否团结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能否处理好同民族资产阶级等中间阶级、阶层的关系,并在一定的形式下同他们建立并保持革命的统一战线。 (2)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现实可能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复杂,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处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深重灾难之中。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占了全国人口的多数,革命要求强烈,是统一战线的主要力量;民族资产阶级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但又缺乏革命的彻底性,是统一战线中的中间派;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中某一个集团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也可能成为统一战线中的暂时的同盟者。 因此,在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2.试述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1)国民革命联合战线。1924年1月,改组后的国民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内部,由于共产党犯了右的错误,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导致了统一战线的破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2)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基本上是由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35年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正式确定,促成了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了一整套正确的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坚持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最基本的政治条件。 3.简述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基本方针原则。 (1)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的原则。 (2)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利用矛盾、团结多数的原则。 (3)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4.简速统一战线的主要经验。 (1)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2)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3)在同资产阶级联盟中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5.为什么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统一战线的最根本的问题。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 首先,这是由中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革命,是新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上述革命所需要的,自然只能是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 其次,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近现代社会中最先进、最革命、最有前途的阶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就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把全体劳动者和一切爱国者团结在自己周围,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为实现革命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 第三,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发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地位。 实现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基本条件是:①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作为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②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斗争水平;③率领同盟者进行坚决的对敌斗争并取得胜利;④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⑤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6.为什么说工农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工农联盟在统一战线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的。 (1)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 (2)农民阶级具有迫切的革命要求,“是最大的革命民主派”; (3)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土地革命,农民无疑是主力军; (4)民主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就无法进行。 巩固和加强工农联盟的主要条件,一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二是对农民进行教育引导。 7.阐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与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必要性。(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应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1)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对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如果党不在一定时期中同资产阶级联合,党就不能前进,革命就不能发展;如果党不在联合资产阶级时又同它进行坚决的、严肃的“和平”斗争,党就会瓦解,革命就会失败;如果党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不进行坚决的、严肃的武装斗争,党也会瓦解,革命也会失败。总之,党的正确方针,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 (2)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同他们结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对他们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保持警惕,并进行必要的斗争。在一部分大资产阶级推行两面政策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也应与其建立一定程度上的暂时的联盟,同时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顽固势力作斗争时,必须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